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汉武帝时,任用起自布衣的公孙弘为相,同时选拔一批中下层官员,在其本职以外,另给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省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这些举措促进了(     
A.中枢决策权力的下移B.丞相辅政制度的完善
C.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D.君主专制权威的加强
2 . 尚书本为“少府(负责皇帝私财及生活的机构)属官治文书而已”,至光武帝时,则逐渐转为行政职位;东汉李固曾说:“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出纳王令,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尚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宦官专权乱政的现象B.适应了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
C.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D.反映了宰相权力的不断增强
3 . 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     
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
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2022-09-08更新 | 1219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所示反映了西汉时期(     
武帝时尚书台的实权逐渐加重;设置大司马取代太尉,并附加兼职,如大司马(兼)大将军
昭帝、宣帝时大将军执掌军事,其职权也涉及政务,统领内朝
哀帝时大司马领衔三公之职
A.权臣乱政的根源所在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C.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动D.武将把持军政大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西汉曾推行以“制书”(帝王命令)为凭据的丞相封侯制度,主要措施有皇帝规范丞相封侯程序、控制封侯规模、削夺丞相侯的权益等。该制度的推行
A.说明了贵族政治仍是主流的政治形态
B.体现了皇权对丞相群体的利用与防范
C.反映了中央权力分配格局的重大调整
D.佐证了分封制度妨碍相权的有效实施
2022-05-04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武帝崩后,昭帝继位时年幼,整个朝廷呈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真空。然而外戚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主要辅政大臣的身份填补了这一漏洞,“抱持幼君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内晏然”,在昭帝朝13年中权倾朝野,所谓朝臣,大都是他的党羽。这实质上反映了
A.开始出现外戚专权B.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权力中心
C.汉代专制皇权加强D.改变了秦朝以来的政权结构
2022-04-06更新 | 897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唐初,凡军国大事、重要法令等诏敕文书“必先经中书出令”;玄宗时增设翰林学士,“共掌诏敕”;至宪宗时又特设翰林学士承旨,“专掌机要,管书诏大印”。这一运行机制的调整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实现了权力制衡
C.加强了集权统治D.减少了决策失误
2022-03-04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唐宪宗元和八年正月,皇帝宠僧鉴虚收受贿赂、勾结藩镇的事迹败露,御史中丞薛存秉公审理后请旨将其依律处死,并请人转告宪宗“陛下必欲面释此僧,请先杀臣”;宪宗命人核实案情后,于同年三月下诏杖杀鉴虚。这一事例反映了当时
A.君权行使受到严格监察B.封建君主实际主宰司法
C.中枢权力机构混乱失衡D.依法治国程度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易中天评价中国隋唐时期某一制度“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君臣共治的理想得以提出和实践”。这一制度
A.分权制衡保障了民主B.分散相权又制约皇权
C.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D.设立中朝阻碍君主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开始在皇宫内廷做事;到和帝即位,蔡伦为中常侍并参加政令制定;安帝亲掌朝政后,指责蔡伦曾诬陷其祖母宋贵人,命其向廷尉认罪。蔡伦最终服药自杀,其受封侯国被取消。这反映出
A.东汉通过制度建设抑制宦官B.宦官参政导致东汉政治黑暗
C.皇帝利用宦官削弱丞相权力D.宦官权力起伏源于君主专制
2021-12-17更新 | 516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