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察举制下已经出现了秀才、明经等考试科目。隋朝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后增加经世致用的考查内容,最终形成秀才、明经、进士三科并立的选官制度。这主要有助于隋朝(     
A.打击地方势力B.强化儒家教化C.形成向学风气D.选拔实用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高宗时期,大臣刘晓评述当时士风专注“驱驰于才艺”,以致出现“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况,并认为“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这实际上(     
A.提倡关注官员文化素质B.提出了复兴儒学的希冀
C.要求反思当时选官制度D.主张以科举来引导士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明代地方上不赴京参加会试的居乡举人群体中,存在“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这一举措旨在(     
A.加强社会控制B.减少中央财政支出
C.完善科举制度D.提高人才选拔标准
4 .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士是等级制度中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需要在官学中学习“六艺”等文武知识与才学。春秋战国时期,“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崛起,以知识与才学为各诸侯国所重视;士的来源广泛,私学成为“士”的教育主要途径,士在各诸侯国中担任各种官职有带兵作战、有纵横外交、有担任一国之相和各级行政、有从事教育的,士的派别也非常之多。

材料二   经历两汉,“士”成为儒学之士的主要称谓,以学习儒家经典“五经”为主,也重视“御”“射”“求”“数”等六艺中的实际才学,但到魏晋时期,“士”固化为特殊的阶层。隋唐宋元,“士”的来源又逐渐广泛。明清时期,“士”主要指科举达到秀才以上的读书人,所读之书基本以“四书”“五经”为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内涵出现重大变化的原因,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士”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至明清时期“士”的内涵出现的几次重大变化,并指出这几次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6-05更新 | 1026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太祖赵匡胤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在社会上形成了“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边读”的风气,读书人都普遍热衷于考取功名去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一社会现象
A.打击门阀世家大族的势力B.保证了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
C.导致形成冗官冗费的局面D.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
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
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
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2022-04-26更新 | 983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一中学、双十中学漳州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科举制的出现,使社会下层知识分子,也能通过刻苦攻读金榜题名,进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便在资源稀缺的封建时代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带。这表明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结束了贵族特权C.促成了读书风尚D.推动了阶层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
2021-12-27更新 | 8277次组卷 | 6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实行特奏名制度。在科举考试正式录取之外,录取数次应举不中的老年士人,他们与正式录取的士人享受同等待遇。这一制度
A.保障公平根治选人不当B.完善科举严格考试程序
C.传播理学促进教育发展D.笼络士人扩大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唐太宗和高宗时期重视科举立法,太宗有“废举者”法令、“坐州长”法令,高宗诏修“律疏”、开纠告之令等。这些法令有利于
A.选拔具有真才实学官员B.完善唐代地方行政管理
C.防范贵族官僚垄断朝政D.维护科举考试正常运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