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
2021-12-27更新 | 8410次组卷 | 67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士是等级制度中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需要在官学中学习“六艺”等文武知识与才学。春秋战国时期,“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崛起,以知识与才学为各诸侯国所重视;士的来源广泛,私学成为“士”的教育主要途径,士在各诸侯国中担任各种官职有带兵作战、有纵横外交、有担任一国之相和各级行政、有从事教育的,士的派别也非常之多。

材料二   经历两汉,“士”成为儒学之士的主要称谓,以学习儒家经典“五经”为主,也重视“御”“射”“求”“数”等六艺中的实际才学,但到魏晋时期,“士”固化为特殊的阶层。隋唐宋元,“士”的来源又逐渐广泛。明清时期,“士”主要指科举达到秀才以上的读书人,所读之书基本以“四书”“五经”为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内涵出现重大变化的原因,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士”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至明清时期“士”的内涵出现的几次重大变化,并指出这几次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6-05更新 | 1035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2023-10-30更新 | 763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B.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D.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2021-06-02更新 | 2008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科举考试以出身、学识等为依据B.历代科考无家道贫寒、苦读登仕者
C.农民阶级不具备科举中第的条件D.科举平等性受文化、社会级差制约
2021-09-08更新 | 1062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择官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试书、判,其中“判”又称“判牍”“判状”“判词”,是司法人员对案件是非曲直之判断与评价结果的文字体现,即法律判断的文书。《通典》对唐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有言:“不习经书史无以立身,不习法理无以效职。”唐代这一择官标准旨在
A.提高封建统治效能B.深化依法治国观念
C.完善考试选官制度D.培养法律专业人才
2022-04-23更新 | 411次组卷 | 6卷引用: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唐代,文人进身仕途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通过“干谒”即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的举荐而入仕,也是科举制的重要途径。这表明唐代
A.深受汉代察举制影响B.科举制度的高度成熟
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D.人才选拔的灵活多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起,奏名进士不再被黜落,只是录取名次有所不同而已。凡经过一次省试的举人,可以免除个人的差役负担,对多次应举不第的举人,则赐予特奏名进士,也享有一定的优遇。该现象
A.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成为宋代积贫积弱的根源
C.促成重文轻武之风的形成D.利于强化士大夫家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宋太祖时,官僚子弟"有登第者,礼部具姓名以闻,令复试之",永为常例。宋太宗时又规定"凡举人中有与主考官有同族及亲戚关系的,必须别置考场"。这些举措
A.打击了官僚贵族的势力B.意在维护科举考试公平
C.提高知识分子科考热情D.加速了社会阶层间流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