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极为严密,除仍实行宋明时期的弥封、誊录之外,还增加了复试制度与磨勘试卷环节,此外对于科场舞弊者亦是严加惩处。这些做法(     
A.扩大了统治基础B.保证了科举制度规范有效运行
C.实现了社会公平D.消除了科举中的徇私舞弊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900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魏晋以来,强宗大族雄踞乡间,武断乡曲,朝廷依靠他们才能贯彻对地方的统治。但隋唐之际,很多名门望族乃至一般士族的成员纷纷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居“长安——洛阳”京畿之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用人制度的重大变化B.京畿之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吸引
C.国家政治统一与社会稳定D.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制迁移
2022-04-27更新 | 39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唐代,贡举及第、金榜题名是一件极为荣耀的大事,不少人更从此平步青云,坐列公卿,但也有不少士人在明经、进士及第之后多年,仍为一介布衣,未能通过吏部铨选考试,释褐授官,甚至有及第20年而未获录用者。这说明(       
A.中举者缺乏真才实学B.科举及第者能力差距大
C.科举制度还不尽完善D.中央严控选官任官
2022-04-24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2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师爷”之名,起自明,盛于清代,是帮助官员办理事务的文人学士。因师爷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等特殊身份,故府内衙役、仆从尊主官为“老爷”,其宾友为“师爷”。由此可以看出
A.师爷逐渐取代了主官的职责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严重弊端
C.师爷的出现带来明清冗官现象严重D.师爷参与政务处理削弱了中央集权
2022-04-22更新 | 598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2022-03-04更新 | 1052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时,社会上开始流行关于人际交往、交游宴饮、宾客答谢时必备礼仪的简化手册,有个叫许敬宗的世家子弟还编撰了一本《书仪》,根据不同的节气、时令,向读者提供书信往来所需的套话、虚词,是一本"典雅"书信的写作模板。这种现象表明
A.市民阶层壮大B.阶层流动增强C.门阀贵族消亡D.社会崇尚虚荣
2022-02-20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康乾时期,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成,科举考试录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后来,清廷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此举
A.贯彻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B.实现了地区之间的相互制衡
C.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平衡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