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加重了宋代的三冗现象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推动了宋代科技的发展D.拓宽了宋代的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宁波人汪洙所作的《神童诗》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诗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 这种现象使得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 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 有利于社会上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北宋科举取士对比表(摘录)
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录取数118139916514255
年平均数7.9174.9127327
A.加重了宋代的三冗现象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推动了宋代科技的发展D.拓宽了宋代的统治基础
4 . 关于下表中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血缘等级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方式世袭长官推荐自由报考

A.世官制强调祖先贡献B.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C.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D.选官制阻碍社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A.察举制注重门第声望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6 . 下面为唐代前期宰相人数及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统计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A.官员的入仕途径较单一B.宰相制度的变化较大
C.科举制的地位逐步上升D.科举制的发展不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取士之科,多因隋旧……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唐朝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科举制
②唐朝的科举制根据国家需要分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
③科举制度受皇权制约,有利于皇帝控制人才选拔
④唐朝科举制按考试科目的不同为标准分为常选和制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08-1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北宋科举取士对比表(摘录)
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录取数118139916514255
年平均数7.9174.9127327
A.构建了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B.大幅度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进一步简化了科举选官程序D.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政治结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书》记载:唐代830多名进士中,士族子弟约589人,小姓约109人,寒素家庭子弟约132人。对这一结构的出现解读合理的是唐代
A.科举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科举制是对九品中正制的继承
C.士族子弟有优厚的家庭文化素养
D.科举制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后期,“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韩愈也自称:“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科举成为享有经济特权的依据
B.科举有利于造就新的社会结构
C.唐代后期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
D.唐朝科举制越来越受政府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