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示意图
(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 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能直接为官,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由此可知,唐代
A.考试程序更加严谨B.吏部选拔了最为优秀的官吏
C.选拔官员途径多元D.政府对官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唐人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
A.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B.实行糊名法使考试更加公平
C.考生在朝中已不受权贵影响D.学子更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805—873年唐朝几位皇帝统治时期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示。据此能说明
A.唐朝中后期地方的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B.唐朝建立了监察宰相的相关制度
C.唐期中后期宰相绝大多数都出身进士
D.唐朝注重基层治理中的礼仪教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选官制度包括举和选两项不同的制度(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在唐代
制度内容
分科推荐人才参加考试,科举及第后,就获得了参加铨选的资格(科举出身),主要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考试公开竞争、择优录取;常科的科目主要有明经、进士等科.制举科目很多,但许多科目只用一两次
铨选,是任命官员的考试,由吏部或兵部主持
A.科举通过者可直接任命为官B.统治者比较重视选官程序
C.科举制度的主观随意性突出D.考试选拔是选官唯一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代科举考试中还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
A.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B.沿袭了汉代察举制的模式
C.丧失了选拔人才的公正性D.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唐代各时期落第诗的数量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期写给自己的落第诗(首)写给友人的落第诗(首)
初唐20
盛唐139
中唐1944
晚唐66107

A.初唐制度首创,科举尚未实施B.盛唐励精图治,科举绝对公正
C.中唐社会动荡,科举倍受追捧D.晚唐国祚将败,科举有失公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门阀之家,在选举上占优势,原因其在乡里有势力之故,离开了乡里,就和‘白屋之子’无甚不同;而科举之制,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该材料
A.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的两面性评价B.肯定了分科考试带来的社会流动
C.说明科举制全面扭转了门第观念D.指出士族实现了对选官权的垄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学者在评论科举制度时认为“前代选举之权,操之郡县,士有可举之材,而郡县不举,士固无如之何……而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举子只要递上个人名片即可考试)。”材料旨在强调科举制度
A.打破了特权阶层的垄断B.强化了政权的专制特色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保证了选举的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伏尔泰认为,通过考试制度 选用有能力的的官员,是形成中国政治制度良性运作的基基础,下列选官制度中,通过考试选择官吏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