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宰相制度的废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国家治理须应时而动,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变革实现国家治理方略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灵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 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经过康熙、 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少数民族地区,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允许实行有限自治,并运用立法、因俗设官(制)、赐封等方式巩固了“大一统”帝国……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得以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的制度变革,并分析这种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经略边疆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分封制度下,各诸侯国和大夫在其采邑内都自行其是。秦统一六国以前,宰相的权力只局限在他所处的宫廷内部,极为有限。但在中央集权建立以后,各地官吏统归皇帝任命及宰相直接管理,皇帝与宰相之间的互动就对整个国家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君权与相权就成了中国古代两千年来政治生活的中心所在。秦朝是中央集权称县制的草创时期,关于君权与相权如何平衡、各管什么,没有明确的规章条文。到了汉初,宰相往往都可任职到离世,临终前皇帝还会征求宰相对皇位接替者的意见。而汉武帝即位后,宰相就像走马灯一样:第一年卫缩,第二年案婴,第三年许昌。破坏宰相终身制无疑加强了皇帝对宰相的支配权,等于宣示相权来自皇权。宰相逐渐降格为执行皇帝旨意的幕僚长,很难发挥对皇权的牵制和约束作用。这还不够,为了进一步侵夺相权、强化皇权,汉武帝还开始设立内朝来与外廷对抗。

——摘编自夏凡《镜子里的中国:三千七百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认为单个宰相也好,集体宰相也好,再怎么制约,相权也都会对皇权形成制约。因此,朱元璋采取的做法是废相。废相以后,朱元璋直接指挥六部,自己决策,自己监督,自己搜集反馈,自己指挥所有的系统。如果朱元璋和他的子孙们一直这么干下去,也许政治制度史上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就永久解决了。遗憾的是,皇帝不可能直接指挥整个政治体制。朱元璋在实践中也不得不借助自己的顾问班子,即后来的“内阁”。在朱元璋统治期间,“内阁”的工作局限在提炼奏章内容和简单地处理文字方面,但朱元璋的后代没有他那样的精力和工作热情,甚至连奏章都懒得看,越来越依赖内阁。

——摘编自张程《制度与人情: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君相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君权与相权长期博弈的影响因素,并评价朱元璋废相举措的利弊得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2023-02-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君主专制统治形成和发展的秦汉到强化的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历朝相比,无论在哪个方面来看,领域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明清两朝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

——摘编自徐永前《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但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的不彻底性。

——摘编自道客巴巴《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政治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2022-06-3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清朝能够最终确立统一中国的政权,完成这一巨大的历史性工程,与它成功地实行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不开的……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相对应的制度名称,并指出“兼相”所对应的制度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采取民族政策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中期在新疆、蒙古与内地分别采取的管理措施,并说明这一时期清政府是如何解决沙俄来犯的边疆危机的。
2022-12-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纵观中国的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封建的专制帝王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众多的昏君荒淫腐朽,专断无能,制造了一幕幕的悲剧。但专制王权在历史上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六辅渠、白渠;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太宗派将军李靖等率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军进驻黑龙江,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取得了雅克萨大捷,迫使俄国签订了对双方较为公正的《尼布楚条约》……商代青铜器工艺技术高度发展,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器物上的纹饰瑰丽而深厚,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关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

——《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王权发挥的积极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官阶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魏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不仅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意见领袖”,还使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使绝大多数时期任何一个官员在皇帝面前都显得“人微言轻”……总的来讲,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衡或扭曲的状态。舞台上的依靠皇帝暂时亲信而拥有治官权力的人物忠奸贤愚美丑反复变换,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方外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选官制度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汉、唐、宋、明、清六代的制度表现。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包含着众多矛盾,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归纳这些矛盾,指出其演变趋势并各举一例史实说明。
9 .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有两次大变局,其一是封建改为郡县,其二是专制改为共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以降,皇权专制主义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北宋时候,皇权已经高度专制,明代以后则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于是皇权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也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但革命果实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手中。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走出周制、确立秦制的主要制度措施,并分别指出元代中央集权和明代皇权专制强化的主要标志。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走出秦制的历史贡献,并从“民族国家”和“人民权利”两个层面归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旨,分毫不敢与闻。

材料三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曾任曾国藩幕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实,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中的两种分权模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内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021-10-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桃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