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朝阁臣的选任,万历以前大多是通过“特简”,即由皇帝不通过吏部,或由现任阁臣们推举、或由宦官们援引、或采纳大臣们的举荐、或由皇帝亲自选拔而直接下旨的方式任命。从万历开始,多是由“廷推”产生,即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内阁成员产生方式的变化侧面反映出(     
A.内阁政治地位提高B.官员选拔日益公平
C.内阁掌握了决策权D.君权受到朝臣限制
2 . 内阁制度在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形成,仁、宣二朝时阁臣品秩和政治地位较之前有大幅提高,权力日重。该制度(     
A.动摇了统治根基B.强化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君主专制D.禁锢了百姓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赵翼统计:“明朝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虽其始不过为学士,后加紧公孤,始终在枢地,不出内阁一步。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该现象体现了这一时期(       
A.皇权受到严格制约B.内阁大臣彼此牵制C.中央集权得到强化D.内阁政治相对稳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以前,宰相仅在皇帝一人之下,统管军、政、财各权。宋太祖时,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财政大权归三司使掌握,宰相只有管理民政的权力。后来,赵普出任宰相,宋太祖为了防止他专权,又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宰相的权力。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参知政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轮班知印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

——摘编自史伸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朱元璋废相后,不久便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到成祖时,正式形成内阁,内阁最大的权力即为“票拟”,《明会要·职官志》日:“内阁之职同于古之相者,以其主票拟也。”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明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摘编自李建国《略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中枢机构调整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调整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