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3-03-10更新 | 2493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明代从永乐至崇祯,任首辅者五十二人。其中,占大多数的,是一些政治庸才。在他们当中,具有过人的才识与胆略,在政治实践中又能统驭全局以至影响社会的封建政治家,实在是屈指可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选官规模扩大B.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C.宦官对内阁的牵制D.内阁决策程序的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明代规定,内阁票拟必须登录底稿(称丝纶簿”)备查,章奏经“批红”下发时也需六科(六部监察官)监督后,政府部门才能执行。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皇权专制统治B.保证票拟的正确性
C.限制内阁大臣职权D.提高决策执行效能
2022-02-23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嘉靖、万历时期,阁臣不仅“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且出现如严嵩、夏言等赫赫有名的首辅,他们虽无宰相职权,却行使宰相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内阁权倾朝野B.君主专制制度C.奸臣掌控朝政D.皇帝软弱无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代不同时期内阁中翰林出身人数及其占比情况统计表
年号内阁人数翰林出身人数占的百分比
永乐7342.8%
宣德5240%
正统88100%
景泰9666.6%
嘉靖272177.8%
隆庆—天启8—218—21100%—100%
崇祯593966%
该表所述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文官集团政治影响力增强B.官员选拔日趋公平
C.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提高D.政府实现理性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尽管明朝中叶的内阁出现了若干“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实"的权臣,而且阁臣也常常被俗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内阁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内阁
A.阁臣地位低且身兼数职B.长期远离中央决策中心
C.始终不是法定中枢机构D.难以担负中枢机构重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后来的年轻皇帝因于自己不懂事,也怕和大学士们时常见面,内外一应章奏,先由大学士看过,拿一张小签条,写出他们意见,附贴在公事上,送进宫里,再由皇帝细阅决定。”此段描述的大学士日常工作被称作
A.监察B.批红C.奏折D.票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大学士张璁初入阁,便在奏疏中明确说道:“今之内阁,宰相职也。”以后的首辅徐阶却说:“阁臣之职,止是票拟。”稍后的首辅张四维又说:“臣待罪政府,无所不当闻……欲臣不预闻吏、兵二部事,非制也。”这说明,明代内阁
A.负责草拟诏书B.职责较不明确
C.实为辅政机构D.权力日渐扩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明朝前期处理政务依赖朝会。明朝中期处理政务的机制逐渐改变,变成“廷议——票拟(①)—— 批红(②)——封驳(六科)——执行(③)”的形式。在整个机制运行过程中,负责每个环节的部门或个人对应正确的是
A.①皇帝或司礼监②内阁③六部B.①内阁②皇帝或司礼监③六部
C.①内阁②六部③皇帝或司礼监D.①六部②皇帝或司礼监③内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