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明仁宗及以后,尽管内阁大臣多兼有六部职务,但朝廷规定“俱掌内制,不预所升职务”,即仅做皇帝的侍从之臣,而不到所升的六部等衙门去实地任职。此规定(       
A.削弱了内阁的政治地位B.维护了中枢体制的稳定
C.促进了内阁宰相化完成D.旨在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2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3-03-10更新 | 249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明朝正德时期焦芳起,阁臣开始兼有吏部尚书之例,至隆庆年间高拱以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竞达三年,直接侵夺部权。此间虽然内阁的地位渐隆,但六部仍然受到皇帝的眷顾,有时在参与机要上竞获得比内阁更高多的信任。由是内阁、六部经常争权,职权界限不清。这(     
A.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B.影响了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力D.加剧了朝政腐败与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明代阁臣选拔方式统计如下表所示,其中“特简”指由皇帝独断亲简,这反映了(     
方式特简其他14种方式总计
人数46人115人161人
占比28.6%71.4%100%

A.皇帝乾纲独断,大权独揽B.皇帝选拔阁臣时会参酌他方意见
C.实用型政治人才易被推荐D.阁臣品质与科举考试标准相一致
2023-01-14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代内阁议政权要受制于所谓的“批红”,即由皇帝本人或司礼太监依阁票字样用朱笔照批。票拟批答是否照准,最终“请旨定夺”或称“奉圣旨”。这反映当时(     
A.宰相权力弱化B.宦官参政限制阁权
C.君主大权独揽D.内阁地位明显提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三省六部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逐渐向二省和一省转变,三省合属议事、办公、职能取向统一。一方面,皇帝启用年轻官员担任中书门下二品,行使宰相的权力,随着时间的发展,以中书令、尚书令为主的宰相职务其权力渐渐削弱,成为虚职;另一方面,三省分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推卸责任,导致效率低下,为了协调各部门的职责,唐代建立了统一的政事堂议事制度。政事堂始设于门下省,唐高宗年间迁于中书省,政事堂也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张靖《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及变化》

材料二   朱元璋于1382年仿照宋朝制度建立了大学士,这些人都在内廷,所以又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其时,内阁学士的官职只有五品,又不能参与机要,在朝廷里的地位并不高。由于这些学士辅政有限,朱元璋很快又否定了这种形式。明成祖即位后,“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此时内阁大学士相比朱元璋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是深得成祖信任的心腹,且得以参与机务。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内阁的官职由正五品一跃成为正三品,并且还以六部尚书来兼任,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到了嘉靖朝,首辅制度形成,在朝位座次上,内阁首辅已经超过了尚书。可以说内阁首辅虽无宰相之名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权相的地位。

——摘编自李子龙《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朝内阁权力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仁宣时期,阁臣地位骤显,并以“票拟”的形式参与政治,在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加之阁臣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更能拿出公允贴切之意见。这(     
A.说明内阁掌握行政大权B.反映出皇权受到内阁的制约
C.确保了明朝的政治清明D.减少了皇帝独裁带来的失误
8 . 中国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演变中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左右丞相组成的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B.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D.明成祖废宰相使得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嘉靖、万历时期,阁臣不仅“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且出现如严嵩、夏言等赫赫有名的首辅,他们虽无宰相职权,却行使宰相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内阁权倾朝野B.君主专制制度C.奸臣掌控朝政D.皇帝软弱无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宣宗承嗣后,让六部尚书蹇义、夏言吉从辅政班子中退出,并使内阁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衔。宣宗还令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对题奏本章票拟出处理意见,交自己裁定。这反映明朝
A.特务制度初步建立B.丞相被废政治腐败
C.中枢决策渐趋机密D.内阁地位大为提高
2021-12-18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