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二   ……孟德斯鸠(1689年-1755年)后来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当时中国的史实指出其依据。

材料三: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这两次虽貌似成功但事实上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


(3)材料三中“照搬他国制度上的模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
2020-02-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三轮冲刺押题模拟历史试题
2 .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据材料二分析其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宰相机构叫政事堂,设置这个机构的目的是因为“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后来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了中书省。唐代的隆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权较重而又行使得体。唐代将相权分割成几个机关,实行群相集体负责制,使得宰相们互相监督,互相制约。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讨论研究,然后决定其是否颁布。而且下颂的诏敕,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摘编自《中国历代官制》(齐鲁书社出版)

材料二 清入关后的中枢机构主要包括内阁、军机处。内阁沿袭于明代,是协助皇帝办理军国大事的政府最高机构,奉旨后转发六科或各部院传抄遵行,但雍正建立军机处以后,“密勿重务成在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八年,由单纯办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在军机处设立以后的180多年中,它始终是辅助皇帝办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一个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归皇帝钦定,并秉承其意旨办事。清末中央机构发生了变动。咸丰十年,设立了以处理“外国事务”为目的的总理各国事务衡门。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资政院始设于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中国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宣统三年,设立责任内阁,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新组成的责任内阁成员,绝大部分都是满洲亲贵,被称做“皇族内阁”,所以自成立之日起,便遭到上下的反对,不到半年,便宣告废除。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中枢机构的职能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中央机构变动的原因。
2021-03-22更新 | 2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零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年间,正值清代的鼎盛时期。乾隆帝大力提倡“稽古右文”,设立四库全书馆,任命360多位高官。李者耗时十三年编成《四库全书》,《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共7.9万卷约8亿字,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它集中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浩瀚的文献典籍,也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历来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的美誉。在丛书编纂过程中,一些与正统儒家学说和统治者价值观念相悖离、与清政权的统治思想和文化政策相抵触的著作未能收录,甚至遭到删改和禁毁,有关科学技术、生产技艺方面的书籍,以及记载国外地理、风土、人情的图书,也收录很少。

——摘编自黄爱平《<四序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

——摘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2020-09-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法国共有十三个最高法院,它们绝大部分有权解释法律,而且不准上诉。另外,一些称为“国中国”的省份,在负责代表国家的最高当局制定税法时,有权拒绝同最高当局合作。

而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

——1835年[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材料二   (1791年乾隆谕旨)国初(建立)以来,设立(世袭的清朝贵族)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向(来)例俱兼议政(王大臣)虚衔,(非军机大臣则)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八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旧法兰西王国相比,美国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91年乾隆谕旨所体现的清朝前期中枢机构的演变过程及特点。
(3) 概括指出当时(1791年)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法国共有十三个最高法院,它们绝大部分有权解释法律,而且不准上诉。另外,一些称为“国中国”(paysd’Btat)的省份,在负责代表国家的最高当局制定税法时,有权拒绝同最高当局合作。

而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全……

——1835年【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材料二(1791年乾隆谕旨)国初(建立)以来,设立(世袭的清朝贵族)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向(来)例俱兼议政(王大臣)虚街,(非军机大臣则)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衡,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八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旧法兰西王国相比,美国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点及对美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91年乾隆谕旨所体现的清朝前期中央政治机构的制度性变化,概括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2018-05-28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7 . 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曰:“(隋文帝)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吴兢《贞观政要》卷一
材料二          (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
——清·梁章钜《枢垣纪略》
材料三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隋文帝相比,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处理政事的做法。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8 . 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堂皇的建筑。殿高二十八米,宽十一间,进深五间,共五十五间。有盈米大柱八十六根,气魄雄浑稳重。殿内居中是一座两米高的小平台,摆着金漆雕龙宝座。座顶正中的金龙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镜。天花板绘龙戏珠图案,两旁耸立蟠龙金柱,座后是精美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太和殿是明、清两朝举行大典的地方,新皇帝登极,颁发重要诏书,以及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发布新进士黄榜,都在这里举行庆祝仪式。当皇帝升座时,殿前陈列的鹤、鼎、炉都升起袅袅香烟,缭绕殿宇。殿廊下的金钟、玉馨和笙、箫、琴齐鸣,跪在丹犀和广场的文武百官三呼万岁,充满了肃穆的气氛。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 “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长方形的会议厅则摆明了对抗的架势,从空间上区分出了左派和右派。现代民主不再是通过等级高低来解决纷争,而是通过各个派系对抗与辩论来寻求共识。

——(美) 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三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四 历史和现实证明,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适用的政治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模式,绝不是人们主观设定的,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特定的政治力量对比、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民网:《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出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在政治制度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试结合美国宪法说明材料三观点的正确性。
(4)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1-04-25更新 | 6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