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希腊城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2-02-22更新 | 1140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在城市化进程中,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在城市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济贫法》《环境卫生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摘编自马先标《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的城市功能,并说明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说明英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公元前506年起,埃吉那及波斯就与雅典因海外贸易争喘不断.有时还会诉堵武力,到公元前5世纪时期.这种贸易争端不断尖锐,雅典便开始决心大力建设海军,并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公元前6世纪初期的梭伦改革.并未充分满足平民的利益,靠耕种贫瘠土地的公民生活十分艰难,这部分人逐新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潜在因素。然而,随着雅典海军的不断发展,作为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工被大量吸纳进来,成为雅典每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希皮战争中。他们为城邦提供了舵手、水手长、下级军官等,他们认为自己对城邦的贡献远远大于重装步兵和骑兵。有学者认为.作为海军主力的第四等级,正是因为他们充当三列桨战舰的桨手.雅典城邦才得以强盛。

——摘编自周雷《古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雅典致力于建设海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前5世纪雅典海军建设对城邦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2020-08-26更新 | 41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及其兴起以后,因其能改造环境之故,愈使环境不同。人类遂在更不相同的环境中进化。其文化,自然也更不相同了。文化有传播的性质……此其原理,实因人类生而有求善之性……与相爱之情……所以文化优的,常思推行其文化于文化相异之群,以冀改良其生活,共谋人类的幸福。……而其劣的,亦恒欣然接受。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不能简单重复材料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

材料在这些传统观点(即古希腊是工商业文明——引者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现实原因,即国内学者往往有意或下意识地将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古代文明乃至古希腊文明相比,由这两大文明的现代特征入手,由今而古,想当然地推出一个对立的结论,即现代中国经济的欠发达归咎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特征,而现代西方文明的工商业特征则起始于它的根源,即古希腊文明。

我们所拥有的大量资料表明,希腊文明事实上不是一个商业文明,而是一个以农业为其主要社会与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古典希腊城邦的主要社会与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而不是手工业者或商人……证据的第二点是,同中国古代一样,在古代希腊人的思想中同样存在着重农轻商的观念。事实上,希腊城邦同古代中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以农业而不是工商业为特征的社会。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问题:

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关于古希腊社会特征的两种观点,并说明导致两种观点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