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希腊城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古希腊城邦的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之间,公民人数在6251250人之间。亚里士多德说:“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之内,就成为一个城邦。”在城邦内,公民之间是平等的,公民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讨论和决定城邦内政、外交、诉讼、立法和选举公职人员等事务,此外公民也可以担任公职。在希腊人看来,有了城邦,就有了公民个人的一切。不仅妇女、儿童和奴隶被排除在公民共同体之外,被释奴隶或者从希腊其他城邦移民来的自由人及其子女都被视为外人。农业是城邦的经济支柱,是公民的命脉。在希腊城邦中,城市和农村之间尚未形成明显的对立。

——摘编自杨共乐《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探析》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欧,每座城市都建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并严格把守城门,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另一方面是用来将它同周围的农村分离开来。中世纪的城市是一个自治团体,形式上,城市的自由是通过城市同封建领主之间订立的宪章或条约来确定的,城市必须向封建领主纳税,但后者放弃了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中,市民是享有公民权的城市居民,市民的公民权赋予了他们参与城市事务和城市管理的权利。古代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传承下来的平等、自主、理性等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建立。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希腊城邦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 . [城市与人居环境]

材料一       鉴于这种城市与城郊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性,估测雅典城邦的人口相比估测雅典城内的人口更具价值,也更实际。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战例也表明,雅典城无法容纳、安置整个城邦的人口。当斯巴达人兵临城下,烧毁城郊的村庄、农田,居于城郊的雅典人退到城内,城市便显得拥挤不堪,瘟疫也接踵而至。事实上,也正如芒福德所评价的,雅典在城市规划和卫生设施方面相当落后,街道只能算是小巷,垃圾、粪便到处都是,定期处理的办法也只是将它们堆积在城郊,消毒基本靠阳光。从这一点来看,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那场大瘟疫的悲剧是必然会发生的。

——摘编自李月《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史观》

材料二       政府当局从来不管工厂设在哪里,不会让工厂集中设在某一特殊地区,不会把应当远离人们居住地带的污染严重、噪声大的工厂专门隔离,也不会为了人们的健康而把这类工厂与附近居住地区隔开。唯独“自由竞争”决定工厂的位置,毫不考虑规划上的功能分区,这样,在工业城市里,工业、商业和生活居住三者乱七八糟混杂在一起。……没有什么人对这样的环境进行尖锐的抨击,要知道,在那时期,如要提到噪声、震动、污物等就会被认为娇气。在19世纪,对城市各式各样的有害身心和环境的现象,上层人士多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当萨德勒工厂调查委员会的医生谈到阳光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时,工业文明的辩护人安德鲁·尤尔傲慢地回答,工厂里的煤气灯足以代替阳光。

——摘编自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影响雅典城市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恶化的原因,从历史角度评价城市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2023-02-16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腊半岛上众多的深山峡谷形成的天然屏障造成了地理上的分裂,层峦叠嶂的地势将陆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众多彼此较为隔绝的小城邦。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而这继而又造成了各地区间经济上的分裂。……当时地中海世界的重要商港便多分布于这里,比如雅典及科林斯等城市。经济上的分裂状态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似乎成了希腊统一的致命伤。

—摘编自梁继程《文明与环境—试析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希腊知识,对材料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2-02-22更新 | 114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因为人口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关系到同计民生的大事。

材料一 “大一统”国家形态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中编户齐民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户齐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其基本动力来自国家间竞争的加剧,目的在于富国强兵。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编户齐民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行,并在汉代趋于定型。编户齐民对于“大一统”国家形态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分家立户”,国家政权得以直接掌握国家人口,显著提升了国家获取赋役的能力,奠定了“大一统”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二是通过“户”及其相应的组织建制,王朝国家建立起了有效的纵向控制体系,加上家户单位的自主性治理,使得国家对社会基层的治理效能大为提升。

——摘编自黄振华《编户齐民与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态的构建》

材料二 古希腊以城邦制度闻名于世,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形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因此,城邦的人口数量是政治家和思想家关心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讲:“那些治理有方的著名城邦无一不对其人口进行控制……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一个城邦的最佳人口界限,就是人们在其中能有自给自足的舒适生活并且易于监视的最大人口数量。”可见,城邦人口政策的出发点是保持一定的公民人数,防止过大或过小。……实际上,城邦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公民条件的办法来控制公民的人数,公元前5世纪雅典几易公民条件正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就要包括鼓励和控制生育两个方面。

——摘编自王大庆《古希腊的人口和人口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编户齐民是如何推动大一统局面形成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口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沿革表(部分)

时代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
郡、县
道、州(郡、府)、县
省、路、府、州(军)、县
省、府(直隶州)、县
省、道 、府(直隶厅、州)县

——根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和古代中国最稳定的级地方行政机构名称。
(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试从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方面谈谈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在城市化进程中,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在城市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济贫法》《环境卫生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摘编自马先标《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的城市功能,并说明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说明英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公元前506年起,埃吉那及波斯就与雅典因海外贸易争喘不断.有时还会诉堵武力,到公元前5世纪时期.这种贸易争端不断尖锐,雅典便开始决心大力建设海军,并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公元前6世纪初期的梭伦改革.并未充分满足平民的利益,靠耕种贫瘠土地的公民生活十分艰难,这部分人逐新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潜在因素。然而,随着雅典海军的不断发展,作为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工被大量吸纳进来,成为雅典每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希皮战争中。他们为城邦提供了舵手、水手长、下级军官等,他们认为自己对城邦的贡献远远大于重装步兵和骑兵。有学者认为.作为海军主力的第四等级,正是因为他们充当三列桨战舰的桨手.雅典城邦才得以强盛。

——摘编自周雷《古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雅典致力于建设海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前5世纪雅典海军建设对城邦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0-07-09更新 | 11418次组卷 | 6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及其兴起以后,因其能改造环境之故,愈使环境不同。人类遂在更不相同的环境中进化。其文化,自然也更不相同了。文化有传播的性质……此其原理,实因人类生而有求善之性……与相爱之情……所以文化优的,常思推行其文化于文化相异之群,以冀改良其生活,共谋人类的幸福。……而其劣的,亦恒欣然接受。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不能简单重复材料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