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希腊城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文献和青铜器铭文写道:“其自时中义(在此地理中心治理天下),万邦咸(都)休(方便)。”“匍有上下(广有天下臣民),受万邦。”这些邦有大有小,故称“小大邦” ,其数极多,故称“多邦”或“万邦”。在某些学者看来,中国古代的邦就等于城邦,它们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形式,而且是奴隶制性质的,故主张这些邦就应当被纳入古代希腊一样的城邦的范畴。也有学者强调,在西周组织成一个王国的王族(王所在的族邦)与普通族邦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各地方的小邦在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也是不完整的。

——摘编自沈长云《古代中国政治组织的产生及其模式》

材料二 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材料三 黑格尔在提到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历史哲学》)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

——岳麓版《历史I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邦”的含义及其与周王室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从政治前提、地理环境、经济形态三个方面归纳古希腊实行该政治制度的原因。
2021-10-25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时期与古希腊,在城市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起源于血缘分封。城市居民基本属于同一部族,相互间是血缘部族关系,部落首领是家族的最高领袖,享有君主的权利。先秦时期,中国的诸侯国城垣内仅有的祭祀场所等公共建筑,其公共性质也很有限。古希腊城邦都自成一体,各自为政。城邦居民的主体为公民,相互间没有血缘关系(古希腊早期曾有过血缘部族阶段,后被打破)。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建筑属于公共性质,城区规划有居民区、街道等,更重要的是拥有属于公共性质的神庙、剧场、广场等祭祀、娱乐场所。这已经是现代城市的雏形。

——据相关资料改编


材料二 在西欧,近代生产型城市是从工业村庄孵化而来,“工业村庄→工业城镇→工业中心”的城市化过程与“农村人口减少→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现代农业和农村同步转型并行不悖,具有原发性特征。中国具有赶超型城市化的一般特征,尤其是其生产性城市发端于传统行政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为了赶超先进国家,在政府主导下,集中主要资源和财力于大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形成“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大城市的优先发展,导致区域失衡,内需不足。这与西欧国家现代城市的自然演进有所不同。当今,无论是原发型城市或是赶超型城市均致力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现代城市。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先秦时期相比,古代希腊在城市形态上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道路并归纳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基础。
人民版《历史I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材料三:黑格尔在提到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历史哲学》)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                                                       
——岳麓版《历史I》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来看,古代中国和希腊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一,从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方面分析古代中国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二、三,从政治前提、地理环境、经济形态三个方面归纳古希腊实行该政治制度的原因。
4 . 西方殖民活动曾给殖民地人民造成过深重的灾难,也曾发挥过建设性作用,他们的殖民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进行了范围广大的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


材料二   撒哈拉沙漠和沿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利于殖民者深入内陆;非洲西部的大河和非洲东部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非洲平直的海岸线,缺少优良港湾,也使得殖民者难以接近。美洲多良好港湾、多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非洲直到19世纪末才被殖民者基本瓜分,美洲则在16-17世纪基本被殖民完毕。

——改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自然地理因素对殖民与被殖民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2)除了上述自然地理因素外,还有制度、技术、文化等因素会影响殖民活动。请任选一个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2-02-22更新 | 1140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在城市化进程中,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在城市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济贫法》《环境卫生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摘编自马先标《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的城市功能,并说明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说明英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个地方叫做克里特(希腊最大岛屿),在酒绿色的海中央……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邦)林立在岛上。”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迎来了它的“古典时代”,其中尤以雅典为著。雅典成为修昔底德口中“希腊的学校”。所有重要人士都曾在此生活。

——摘引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等

材料二   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他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为古罗马国家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   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7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

——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文明形成的两大要素,指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例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改革。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塞罗与自然法在罗马法发展史中的地位。
(3)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用一句话指出罗马在“吸收”“创造”“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2020-09-01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1届高三暑期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2020-08-26更新 | 410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20.7·浙江高考·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个地方叫做克里特(希腊最大岛屿),在酒绿色的海中央……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邦)林立在岛上。”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迎来了它的“古典时代”,其中尤以雅典为著。雅典成为修昔底德口中“希腊的学校”。所有重要人士都曾在此生活。

——摘引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文明形成的两大要素,指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例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改革。
2020-08-05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