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法制走向法治,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某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文件颁布的直接背景,从政治转型角度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2021-12-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追求政治民主和法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偷窃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罚三十天劳役。刑罚主要分三类:一是死刑,通常有弃市、枭首、腰斩、车裂、磔。二是肉刑,有黥、劓、刖、宫和笞。三是徒刑,一年至五年。另外,有野蛮的连坐法和族刑。

——摘自陈光中《我国古代刑法的演变》

材料二   第八表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1)归纳《秦律》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十二铜表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产生的深远影响。
2019-03-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下表是某学校高一学生对于英国代议制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组别材料结论
英国组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罗马法体现了怎样的法律精神和原则?

(3)《权利法案》颁布有何实质意义?你认为材料三中英国组要得出最后的结论,还要补充哪些史实?(至少举两例)

2017-12-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市场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罗马法早期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确定其自由身份,出生时母亲是自由人(包括解放自由人)的,子女就是自由人;出生时母亲是奴隶的,子女也就是奴隶。帝国时期逐渐改为,凡胎儿自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纵使生母于分娩时仍为奴隶,出生的婴儿即为自由人。这一变化反映出罗马
A.法律体系逐渐成熟B.注重维护公民自由
C.奴隶制度逐渐瓦解D.法学观念更加理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2020-05-22更新 | 181次组卷 | 4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罗马法与时俱进B.重视法律形式C.罗马法体系完善D.法律伸缩性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罗马规定公民满14岁时可以遗嘱处置财产,但是20岁才可以遗嘱给予自己的奴隶自由。查士丁尼认为奴隶是财产,应该可以在14岁时一并处置,但是自由又是无价之宝,所以折中到18岁时可以自主遗嘱奴隶自由。几年后,查士丁尼颁布新宪令,规定14岁能立遗嘱时起,就有权给予奴隶自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东罗马帝国
A.充分重视财产自由处置权
B.日益重视给予奴隶自由的权利
C.致力于制定新的民法大全
D.将奴隶纳入万民法的适用范畴
8 .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说:“无论是为了罗马的意义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罗马的意义和安全”罗马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

材料二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对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它给美国带来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美国联邦制度政府结构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材料四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政治信仰。

——杰斐逊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中杰斐逊的言论在1787年宪法中是否得到体现?举例说明。
2018-11-25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
A.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
C.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018-09-03更新 | 659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A.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B.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C.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D.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