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谈及罗马法,英国历史学家梅因指出:“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其所阐述的是
A.《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B.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
C.“万民法”出现的时代背景D.“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思想
2022-05-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罗马法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罗马的不断征服,罗马国家的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罗马有许多非公民身份的人,还有许多非罗马的人。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公元前242年罗马又设立外事裁判官,这样原来的裁判官便被称作内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要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所有人都要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故而被称作“万民法”。“万民法”与“市民法”有很大不同,由此开始法律观念逐步拓宽,罗马法也获得解放,变得更加自由。

——摘选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恩格斯曾经指出,罗马法固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因此它也必然“包括着资本主义时期大多数的法律关系”,而且可谓“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兴起之时,它便应运而起,充分地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民法所效法和采用。

——江平等《罗马法基础》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内容:

第一编“人”,主要内容包括民事权利的享有及丧失……第二编为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在所有权问题上,法典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制。

第三编为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继承;先前赠与及遗嘱;……夫妻财产契约及夫妻间的相互权利……在契约方面,法典确立了“契约自由原则”。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外事裁判官”在罗马法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职能,并简述“万民法”与“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中的地位,并分析罗马法在近代“应运而起”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拿破仑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体现的主要原则。分析该法典对19世纪法国社会所产生的作用。
3 . “(它)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里的“它”指的是
A.万民法B.公民法C.自然法D.《十二铜表法》
2021-11-06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夫内务法官判定罗马市民相互之诉讼,常采用罗马市民法,然当时法律非如近世之属地法,乃所谓属人法也。而外务法官若无适当之法律,遂依据罗马及隶属诸国之惯例以判决诉讼,因是而成万民法,即万国普通法之义也。”对这段记载解读错误的是
A.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B.万民法彻底颠覆公民法体系
C.万民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D.万民法的产生是应时而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外事裁判官”,专门审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的财产关系纠纷案件。外事裁判官在审理案件时,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外邦人的法例,而是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互相参照,通融权衡,以达成一些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罗马外事裁判官
A.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是自然法B.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处理纠纷灵活变通,追求实用D.往往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新兴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而且,他们本身所学的、所教的和所应用的法律,按其性质来说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在某些方面还是市民阶级的。恩格斯所提到的法律指的是(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2021-08-20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古罗马的私法对后世影响巨大,早期市民法规定的婚姻属于夫权婚姻,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处于丈夫的控制之下。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又产生了一种万民法婚姻。夫妻双方是平等的,妻所携来的财产为特有产,可独自保留,而家庭生活的支出则由夫的财产负担。这表明古代罗马
A.妇女的政治地位有了明显提高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注重私权并顺应社会发展D.婚姻自由逐渐得到了法律认可
8 . 《法理概要》对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定义为:“市民法(即公民法)与万民法有别,任何受治于法律和习惯的民族都部分适用自己特有的法律,部分则适用全人类共同的法律,被一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该定义所阐述的是
①市民法其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②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各个民族
③市民法是对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④万民法突破了市民法体系着眼于自然理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罗马法根据人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把人分为自权人和他权人,他权人是处于其他市民的权力(在罗马法中被分为家长权、夫权和买主权三种)支配之下的市民。自权人与他权人相反,不受以上三种权力支配的人就称为自权人。罗马法中监护和保佐均为自权人而设。罗马法的这种划分
A.适应了罗马社会的实际情况B.旨在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C.使他权人逐渐丧失了监护权D.凸显了自然法的核心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伴随罗马法律的不断扩展,公民权范围也在持续扩大,在帝国初期的几十年里,法国、西班牙、北非的一部分人获得了罗马公民权,成为新的罗马人。有选择地授予他们罗马公民权,进一步鼓励他们对罗马的忠诚和认同。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罗马帝国历史的有
①新罗马人所适用的法律更为简洁灵活
②万神殿成为新罗马人的信仰圣地
③获得公民权是罗马赋予外邦人的荣誉
④外邦人此时已经普遍取得公民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5-22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