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
A.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B.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
C.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9-08-20更新 | 339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湖滨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前133年,罗马《森普罗尼乌斯农地法》规定:租借国家土地每家不能超过1000尤格(约250公顷),超出的部分须退还国家,租借给需要土地的农民,土地租借权可以继承但不得让渡他人。这法律
A.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理念
B.违背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C.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确保了罗马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伤害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
A.推动了罗马的城市建设
B.混淆了法律责任
C.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
D.体现了公平原则
2019-06-03更新 | 720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罗马法谚有云“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比如,当事人订立“不索债简约”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表明,罗马法中的“和解”
A.简化了司法程序
B.与诉讼具有同等强制性
C.彰显了契约精神
D.更能保障公民经济权益
2019-05-14更新 | 782次组卷 | 23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5月质检(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2019-01-30更新 | 7954次组卷 | 20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罗马奉行“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的信条,无论是私诉还是公诉都不能由法官主动发起,诉讼提起后承审员的选择乃至传唤被告和执行判决,都由当事人自主进行。古罗马司法权的被动性
A.使得法官在诉讼中无所作为
B.确保了司法权的中立性
C.有利于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
D.捍卫了罗马的共和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3世纪,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央认为:“皇帝的任何吩咐都具有法律的效力,因为人民已经把权力转让给皇帝了。”这表明罗马法
A.崇尚自然法的人权精神B.具有服务于政治的特点
C.规定皇帝由民众们选出D.法律条文都系皇帝制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反映出
A.罗马帝国统治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B.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
C.古罗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然法理念
D.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
2018-01-13更新 | 690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
(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
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

土地
私犯
(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立法。……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君主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的司法官和行政官。第二,礼与法合一,自汉代以来贯彻于历代法典中,礼以道德为依归,而法则以礼为中心。第三,立法和统治的基础是“家”和“家族”,对个人的地位和权利未给予应有的规定。第四,重视刑事立法,其残酷性十分突出。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曹海晶《中外立法制度比较》
材料三 能否不通过武力,而通过谈判,通过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各自愈益伸张主权和独立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让组成政府的人们,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止在一定限度内,至少,是个共和国,永远埋葬君主制?
——【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二中中华法系主要特点的“独特性”原因。
(3)写出材料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完成图13中A、B两处的填写,并分析其中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一个要点提出的直接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法律制定发展的基本因素。
2016-11-27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厦门市普通高中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