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上,教授们往往不是首先讲授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据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与《圣经》的地位等同
B.是维护天主教的工具
C.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D.催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世界文明史》记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它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防范公权侵害私权
2019-04-15更新 | 800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罗马法由“私法”和“公法”组成。私法重视对私人权利的保护;公法的效力由国家公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且公法地位高于私法。由此可知,罗马公法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体现了国家至上的原则
C.维护了罗马社会秩序
D.维护了罗马国家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2019-01-30更新 | 5916次组卷 | 93卷引用: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前黄中学、溧阳中学五校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2019-01-30更新 | 2026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罗马法第一条规定:“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材料说明
A.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
B.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用
C.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D.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2018-06-10更新 | 4125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18·湖南衡阳·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十二铜表法》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说明罗马法
A.旨在维护贵族利益
B.有了刑法与民法的区分
C.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D.有效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A.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B.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C.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D.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10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2016-12-12更新 | 2406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泰安市长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