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清帝逊位诏书》这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就其宪法义理上看,所表现出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原则。和平与暴力相对立,与战争相对立,面对着中华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清王室最终选择了以和平逊位的方式,将统治权转让给未来的共和政体由此避免了频仍不断的战争烽火和生灵涂炭。

——选自高全喜《政治宪法学视野中的(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简述该诏书发布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这场“不流血的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光荣革命”对其政治制度的影响。
2022-01-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16—17世纪,英国________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①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________。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②曲折:英国经历了共和国、________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③巩固:1688年,发生“________”,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法律保障
①《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王位继承法》:1701年又通过《________》,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意义
“光荣革命”后,英国________逐步形成。
2022-04-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前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在缓慢地上升,这为政党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法国大革命加速了英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化,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的两党制已经形成。两大政党所致力的社会目标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尽量保持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和联盟关系。1832年后,迫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两党竞相改革、求生存的局面。1833-1834年,辉格党格雷内阁颁布了废奴法、工厂法、新济贫法;1835年,自由党墨尔本内阁颁布了市镇自治法。这些法律、法令的颁布,将英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许洁明《论近代英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议会斗争、政党政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中华民国的政党政治是从西欧和美国学来的,西欧与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中国的资产阶级也想在中国实行多党制。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出现各种政治党团200多个。在民国初年国会竞选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干涉、把持选举外,还竞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以金钱收买选票是各党普遍采取的办法。1913年,过分相信合法的议会斗争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预示着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在民国初年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在中国,政党政治被严重地异化了——资产阶级欲以政党政治来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保证其自身利益的实现,但结果却走向了反面——资产阶级没有得到政权,其政治利益也受到了严重侵害;又将资产阶级自身的弊病暴露无遗。

——摘编自程舒伟《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英国两党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对比上述中英两国政党政治的实践,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2-03-21更新 | 49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英国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它的历史作用却非常特殊,开创了世界的一种新文明。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英格兰历史可以作为世界历史的借鉴,那么,“中世纪”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英国现在的国王和都铎时期的国王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   一些专家认为,19世纪末世界经济达到的高度一体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普遍与国际金本位制挂钩,而另一些则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出色地扮演了中心的角色,伦敦的金融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地位也是原因之一。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一直坚持金本位制……在20世纪之初,实际上所有主要贸易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这种局面持续了近20年。

——(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亨利八世时期英国王权加强的表现。结合英国的历史分析“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为何“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的含义并分析光荣革命前后两种体制的联系与区别。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特点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让专制的王权继续发展,那么英国人的“自由”就完全丧失了,英国人一向把这“自由”说成是他们“天生”的权利;但如果再发动一次革命,那么结果是不是再杀死一个国王,再去走一遍从革命到复辟的历史循环?英国人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结果,出现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这是英国人政治智慧的高度体现。新国王威廉和玛丽在继位时签署了《权利法案》,承认了议会的合法权利。由于国王是议会选定的,而不是天然的继承权决定的,因此“光荣革命”实际上确立了一个原则,即议会的地位高于国王。这样,就把国王置于议会及议会法律的控制之下。这以后,英国的君主都是立宪的君主,国王遵从法律,服从议会的立法。

——钱乘旦《英国的国王与君主制》

材料二   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结束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向现代立宪政治转型。在戊戌维新及其后的十数年间,君主立宪被部分社会名流和政治人物视为实现这一政治转型的最佳途径,甚至也得到清廷当局的认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备立宪。然而,立宪君主不同于专制君主,它是权力有限的,甚至是虚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性符号而存在。清廷的预备立宪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也始终停留在“仿行”阶段,并无实质性进展。主事者清廷的目的只在于维系其皇位之永固,而对宪政本身既缺乏真正的理解,也缺乏热情和诚意,连立宪派也深感失望,即使没有辛亥革命发生,君主立宪也只能是有君主无立宪。

——阙光联《君主立宪在近代中国何以不可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体现了“英国人政治智慧”的理由,并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的演变,并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和中国君主制的结局截然不同的原因。
2022-03-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材料   光荣革命后形成的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保障土地集团的利益,将政权牢牢地控制在土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开始后,有两个新的阶级崛起,一是包括工厂主、经销商在内的“中等阶级”,二是工人阶级。他们都因政治上无权而对现存的制度不满,主张改革议会制度。与此同时,18世纪下半叶起长期在野的辉格党逐渐同情议会改革。1830年辉格党组阁后提出了改革的方案:使中等阶级的主体部分得到选举权,同时排斥整个下层甚至中间等级的下层部分。到18325月,改革法案在下院两次被通过,但两次被托利党控制的上院否决。经过反复斗争,在“革命威胁”的逼迫下,为避免国家制度的总体崩溃,避免法国式的大革命,国王和托利党终于退却了。1832年以后,中等阶级中一大部分得到了选举权,因此成了“有权的阶级”,这时他们完全退出了战斗,把战场丢弃给了工人阶级。

——摘编自钱乘旦《谈英国议会改革中和平变革的机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前后选举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32年议会改革取得成果的原因。
2022-02-26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在英国议会发展史上,14世纪历来不象13世纪(议会产生时期)和17世纪(近代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建立时期)那样引人注目……尽管在16世纪以前,议会尤其是下议院的权力不断扩大,但这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

——引自程汉大《14世纪的英国议会的发展》

材料二   法国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在英国,国会有权修改宪法,因此,在英国,宪法是可以不断地被修改的,或者宁可说它根本没有宪法。国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制宪机关。”……英国的历史学家罗威尔说,在任何政府之下,习惯法和惯例都是存在的,也是必须存在的,……在英国虽然有如此多的习惯和惯例,但人们总是自觉地严格地遵守它们,最熟悉的例子之一就是,国王必须根据内阁的建议履行自己的职务,以及内阁在失去下院多数议员信任时,必须提出辞职或解散议会,这些都没有成文的法律作出过规定,但人们却都严格地遵守着。

——摘编于马啸原所著《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在国内外民主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英国终于在18326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56个“衰败选区”的全部议席,30个人口不到4000人的双议席的选区各削减一个议席。……在城镇,年收入10英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交付l0英镑以上房租的房客有选举权;在各郡农村,年收入10英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有选举权。……英格兰的选民总人数由原来的40余万增加至65万左右,而当时英格兰的人口总数则为l600万,因此选民人数仍只占人口总数的大约1/25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十四世纪历来不象十三世纪和十七世纪那样引人注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2021-09-2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649年1月,英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审判即将举行。面对这一名垂千古的机会,英国首屈一指的律师们却纷纷逃离伦敦。他们逃离的原因是因为审判的对象是国王,而“国王就是法律”,那么“国王如何审判国王”?这一现象表明
A.对国王的审判不了了之B.议会虽赢得战争但未赢得人心
C.审判国王存在法理难题D.光荣革命后君权神授观念依旧
2021-09-19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9月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期改前代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构,对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负有领导、监督与考核的职责,而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又创设六科给事中制度,即在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中,各设置给事中之职,其具体职能如:对各科驳正违失、对口监察、弹劾在京大臣等等。六科给事中不受都察院的管辖,与都察院相互制约、监督。清朝都察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派遣御史监察专项工作,例如检查档案、巡视京营、学校等。战争期间,还可以派御史监记军功。

——摘编自韩兵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简论》等

材料二   14世纪时,英国国会由贵族院、平民院组成。134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慑于国会的压力,宣布贵族院有权控告大臣。1386年,平民院又因财政大臣萨福克伯爵滥用职权而向贵族院起诉并获胜。这样,就确立了平民院提出弹劾案、贵族院审判的监察弹劾程序,由此形成惯例,并得到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的确认。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但因地方高度自治,缺乏全国统一的协同机制。1787年,美国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肯定了议会的监察弹劾权,此后,监察弹劾权作为议会监督政府的手段,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

——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的中国与欧美其监察制度形成过程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共同的历史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努尔哈赤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皇太极时正式有“议政大臣”职名,并任命更多较低品秩贵族参与议政。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挑选亲信文人组成机要秘书班子,重大政务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南书房传谕或遵旨起草上谕。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地,或是给予一些大学士、尚书之类官僚例兼虚衔的部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

——摘编自阎步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13世纪时,英国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了议会。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议会参加者最早是贵族,后来增加了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14世纪,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1629年,查理一世为强化王权,解散了议会。1640年,查理一世决定向苏格兰开战,最终召开议会,要求议会同意他的征税事宜,但议会拒不服从,反而要求清算他的专制。1642年,国王与议会爆发内战。1649年,议会军获胜,并处死查理一世。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再次重申征税权与议员的各项基本权利,正式确定议会拥有国家的主权,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存在和废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议政王大臣会议与近代英国议会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近代英国议会的结局对中英两国社会的影响。
2021-08-29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