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光荣革命后,伴随着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等宪法性法律的颁布,英国确立了“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等宪法原则,法院的独立地位才获得切实保障,英国独具特色的司法独立模式也渐趋形成。它以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方式,重新构建了法院、王权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关系。

——《革命与司法》

材料二   英国司法独立性的获得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直到现在也不能说英国司法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但内战以来对王权的实质性束缚和革命后议会主权下的相关法律确实使司法独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并且在以后的改革中其独立性越来越强。

——《革命以来英国司法独立的制度沿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司法独立改革的相关背景。
(2)阅读材料一、二,总结英国司法独立过程的特点及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1-10-2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争取废除系列重商主义的法律。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废除了,此外,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这些措施意味着自由贸易的实现。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为此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如1840年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54年参加的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这一政策的体现。

材料二   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由贸易政策出笼的背景,并对该政策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及其影响。
2021-06-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政治代表的基础,国会议席得到重新分配,在市镇中凡握有土地或屋宇、每年收益达十磅者即握有选举权,但工人阶级却不得参与政权。当时英国的人口约两千五百万,有选举权者还不到百万。英国宪章运动的爆发系由于人民对1832年议会改革的不满,要求重新调整选区,使国会更具有代表全民的性质,使更多的无产阶级人士得以参加下院。1867年英国通过第二次革新方案后,民主政治才获得重大的进展。这一次的改革几乎使选民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城市的产业工人得到最大部分的政治权利。城市中选举的资格虽已放宽,但是各州乡村中农人所受的限制依然照旧,结果1884年又通过第三次革新方案,取消此种不合理的现状。这两次革新方案都是在重新分配议席,结果则近乎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制。以上重大的改革逐渐使英国走上真正的民主的途径。到了20世纪初年,英国的上层与中层阶级就不得不将他们对于政府的控制交与新起的劳工代表。

——摘编自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的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同黄炎培谈话时,就指出走出王朝兴亡周期率的办法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人民内部实行人民民主,对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实行专政。1954年通过的宪法,确立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的法制,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要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分别用专政和民主的方法解决。此外,刘少奇也指出:“我们必须更加发扬人民的民主,扩大我们国家民主制度的规模”。这些都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法。

——摘编自杨士泰《新中国民主法治的历程与经验探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英国民主政治相比,新中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中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2023-05-14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21年,面对贫民与贵族的激烈斗争。德拉古采取高压手段维护社会的稳定,依照习惯法编制了一部极其严格的成文法。公元前594年,梭伦以“德尔菲”的名义为雅典立法,并制定了具有民主性质的法律,他强调法律和秩序则是城邦的最大幸福。克利斯提尼继梭伦之后,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彻底扫除了障碍,把雅典的法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希波战争之后的雅典成为了古希腊的中心,受智者运动的影响,在伯里克利执政后期,当时的公民大会甚至发展成为集“立法、行政、司法三位一体的国家机关”,陪审法庭的陪审人员也可以由抽签选举的方式从公民团体中任意产生。

——据乔枫《论雅典城邦时期的法治社会》

材料二   英国的法治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结构下,形成了国王、封建主、教会、城市四极权力结构,使得有限王权在英国成为现实,并签署英国最早的宪政契约《大宪章》。他们认为这是祖先留给后代的遗产,后来在启蒙运动的带动之下不断完善和发展。虽同是封建制国家,但英国由于特殊外来力量的进入为其提供了改良或革命性的道路,这是欧洲它国所不能复制的。他们在国内的权力斗争中也拒绝任何激进的变革,把变革幅度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各种势力也从不将对手赶尽杀绝,而是尽可能对政权进一步控制,避免社会发生大的动荡。即使在议会力量逐渐强大之后,至今仍然保留了君主制的形式。

——据陈爽《试论英国法治文化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和近代英国法治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雅典和近代英国法治文化形成的原因。
2022-07-22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弹劾是议会实行一种检举、惩罚政府官吏违法或失职行为的特殊诉讼程序。1688年“光荣革命”是议会弹劾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其原因主要是(     
①弹劾自身的局限性及低效能       ②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
③《权利法案》限制了议会权利   ④责任内阁制逐步确立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022-08-22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6 . 中世纪,英国国王和贵族势均力敌,实现了“共和政体的混合平衡”。1640年英国革命的原因在于国王试图打破这种平衡。革命中废除国王,尝试彻底民主化的共和政体,却走向更严酷的专政。光荣革命后建立起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这表明,英国(     
A.近代民主政体的确立根植于传统
B.议会权力至上是其政治基本原则
C.近代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艰难性
D.资产阶级革命引发封建统治复辟
7 . 2022年3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新冠愈后首次现身温莎城堡,参观皇室御用品牌 Haleyon Days带来的一系列精美茶具。对她来说,喝“下午茶”是一天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茶作为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开始广泛西传。17世纪上半叶,随着中欧茶贸易的发展,饮茶在西方的影响日渐扩大,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成婚。将中国茶具和茶叶带至英国,饮茶很快在英国宫廷之中蔚然成风,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管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但进口号很不稳定,进入18世纪,小册子作者对茶的保健功效进行宣传,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到18世纪中叶,中产阶级已经养成了饮茶习惯。此后,随着茶叶进口量的猛增以及茶叶走私的泛滥,茶叶价格明显下降,由价值不菲的奢侈品日益转变为日常消费品,到18世纪末期,英国社会下层的劳工每天也要饮两次茶,既可以补充能量又可以放松身体。至此,饮茶在整个英国社会基本普及。

——摘编自刘章才《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纽约时报》2021614日讯,当地时间613日下午5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温莎城堡会见了到访的美国总统乔·拜登和他的夫人吉尔·拜登,在温莎城堡的庭院里受到正式欢迎后,拜登夫妇被女王招待进入城堡一起享用下午茶,双方交换了各自在白宫和温莎城堡生活的经历,报道称,拜登是第13位与现年95岁高龄的女王坐在一起的美国总统,白宫称,拜登曾在1982年见过女王,当时他还是美国参议员。


(1)根据材料一,概述17至18世纪英国饮茶习俗逐渐普及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饮茶习俗普及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体角度分析为什么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会见了13位美国总统?
2022-07-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清帝逊位诏书》这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就其宪法义理上看,所表现出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原则。和平与暴力相对立,与战争相对立,面对着中华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清王室最终选择了以和平逊位的方式,将统治权转让给未来的共和政体由此避免了频仍不断的战争烽火和生灵涂炭。

——选自高全喜《政治宪法学视野中的(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简述该诏书发布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这场“不流血的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光荣革命”对其政治制度的影响。
2022-01-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管窥英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历程,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有人估计,在1688-1701年之间,国民财富增加了20%。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富的捷径,许多人投资海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到暴富。革命后100多年英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通道和争夺殖民地。在战争时,对外贸易的总额会有所减少;但每次战争结束后,海外贸易就会大大扩展。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自由贸易意味着改革英国全部对内对外的贸易和财政政策,以适应工业资本家即现在代表着国家的阶级的利益。工业生产上的每一个障碍都被毫不容情地扫除。关税率和整个税收制度实行了根本的改革。其他一切国家对于英国应当同爱尔兰一样,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同时又供给它原料和粮食。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行星都围着它运转。多么灿烂的前景啊!

——摘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国版序言

材料三   19795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其领袖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一职,并三次连任首相,执政共11年有余。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时期,改变了战后英国政府长期执行的经济政策,放弃已经失效的凯恩斯主义,推行在国际上流行经济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鼓励企业自由竞争,让已经实现国有化的企业重新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使萎靡的英国经济暂时走出衰退状态。

——引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光荣革命”后英国财富迅速增长的原因。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这对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指出自由贸易确立为英国国策的年份,简述亚非拉多数国家的历史命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撒切尔夫人执政前后英国经济政策的改变,并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概括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英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有益借鉴。
2022-05-2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重要保障是1832年议会选举制度改革。这次改革极大地削弱了王权、贵族权力和上院的势力。首相内阁的权力以下院的支持为后盾,并依靠在下院的多数优势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执行。新议会法实行后的格雷内阁之所以连任,乃源于辉格党在1832年议会大选后获得了议会下院的绝对多数。稍后皮尔及其保守党于1841年获得下院多数席位而成为执政党。1832年后,由于议会内外政党组织的发展和政党意识的强化,内阁大臣在重大问题上和首相一起对下院集体负责,若某大臣不同意内阁政策,则应辞职以摆脱责任。首相的失败意味着整个执政党的失败,所有阁员和首相一道辞职。与首相共进退的责任内阁制原则形成,这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摘编自陈春华《试析英国内阁制的确立》

材料二       民国初年的内阁制成为党派斗争的工具,凡控制大权的政治集团都强调总统集权之合理性,凡未控制中央统治权的政治势力则强调内阁制的优越性。如果依照典型责任内阁制国家的标准评判,这并不是责任内阁制,而是变相的集权制,或集权于国会,或集权于政治强人,分权制衡之理念从未得到认可。内阁制在共和时代的首次设计,即是因人而立。革命党人对争夺权力过分关注的做法,反映了浓厚的人治主义。内阁之更迭、阁员之进退,全由军事力量所决定,内阁也成为一种“军用内阁”,工具主义的结果就是宪法虚置、内阁制名存实亡。

——摘编自杜文星《中华民国时期的内阁制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异同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32年议会改革对英国内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内阁制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022-06-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