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便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9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代议制确立的相同点。
2022-06-20更新 | 198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

——摘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 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的原则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6-28更新 | 85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在缓慢地上升,这为政党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法国大革命加速了英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化,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的两党制已经形成。两大政党所致力的社会目标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尽量保持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和联盟关系。1832年后,迫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两党竞相改革、求生存的局面。1833-1834年,辉格党格雷内阁颁布了废奴法、工厂法、新济贫法;1835年,自由党墨尔本内阁颁布了市镇自治法。这些法律、法令的颁布,将英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许洁明《论近代英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议会斗争、政党政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中华民国的政党政治是从西欧和美国学来的,西欧与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中国的资产阶级也想在中国实行多党制。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出现各种政治党团200多个。在民国初年国会竞选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干涉、把持选举外,还竞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以金钱收买选票是各党普遍采取的办法。1913年,过分相信合法的议会斗争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预示着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在民国初年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在中国,政党政治被严重地异化了——资产阶级欲以政党政治来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保证其自身利益的实现,但结果却走向了反面——资产阶级没有得到政权,其政治利益也受到了严重侵害;又将资产阶级自身的弊病暴露无遗。

——摘编自程舒伟《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英国两党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对比上述中英两国政党政治的实践,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2-03-21更新 | 494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微观性构成的内部载体上,“光荣革命”以立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主权,确立了议会主权。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剥夺了国王唯一尚存的行政权。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主要由保守党和自由党把持,轮流执政。政治体制的产生发展和变革,背后有独特的政治文化,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英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存在,俨然演化成为了一种国家理念的存在,与其民族、传统和思想浑然一体。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该国居民形成了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塑造了人们安于现状、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生活态度。在英国,社会各阶级价值取向都向上流社会看齐,并逐渐养成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

——摘编自王哲媛《影响英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

材料二   完成民族国家构建然后开始民主化的进程,反映了政治发展的一般逻辑,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历史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新中国的成立,让传统的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与执政、动员与整合能力,是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得以稳步推进的前提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莫里斯·梅斯纳说: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解决了过去日趋严重的、长达一世纪之久的混乱。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正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则断言: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摘编自胡伟《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途径和道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架构,并说明影响英国政治体制的文化内核。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政治制度相比,新中国在制度体系上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其原因,简述“中国模式”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2022-05-09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届高三8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5 . 英国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它的历史作用却非常特殊,开创了世界的一种新文明。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英格兰历史可以作为世界历史的借鉴,那么,“中世纪”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英国现在的国王和都铎时期的国王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   一些专家认为,19世纪末世界经济达到的高度一体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普遍与国际金本位制挂钩,而另一些则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出色地扮演了中心的角色,伦敦的金融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地位也是原因之一。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一直坚持金本位制……在20世纪之初,实际上所有主要贸易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这种局面持续了近20年。

——(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亨利八世时期英国王权加强的表现。结合英国的历史分析“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为何“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的含义并分析光荣革命前后两种体制的联系与区别。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特点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组成。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斗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英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6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当时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取得的成果,并分析改革成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历史上记载制度,往往只举此一制度之标准的一段落来作主,其实每一制度永远在变动中,不配合当时的史事,便易于将每一制度之变动性忽略了,而误认为每一制度是凝滞僵化,一成不变地存在”。

——摘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的形成与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2021-04-19更新 | 826次组卷 | 47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议会策划宫廷政变,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签署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在和平时期不得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议员有在议会期间自由发言的权利;议员的选举是自由的,国王不得干涉;应定期召开议会等。《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的英国宪法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宗传军《英国宪法形成过程》

材料二   德国的统一使新宪法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可能。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根据宪法,帝国的主权属于各邦的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行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有召集立法机构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帝国议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但实际权力很小。它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政府,所以有人说帝国议会只能发表“独白’’。

——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材料三   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而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

——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关议会规定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