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B.联邦制C.分权制D.“权力制衡”
2020-12-03更新 | 302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2 . 与《邦联条例》突出州议会权力至上的特征相比较,《联邦宪法》则贯彻了国家权力的分权制衡原则,对人民的民主权力只字未提。这一立宪原则的变迁旨在
A.确立民主共和体制B.限制民选政府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体制D.协调各种思想立场
3 . 1866年,美国国会推出的宪法第14条修正案(1868年批准)规定:美国公民出生后的身份依据不再是当时所在州,而是美国国土。从此美国公民身份直接与联邦绑定。这一规定
A.强化了对公民的监控力度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推动了国家认同观念发展D.修正了邦联制原则的弊端
4 . 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分配新获得的大量土地问题上引发世人关注,结果,切萨皮克湾及其相关河道的航行权问题、口岸贸易问题等,都成为引起相关邦之间相互仇视和冲突的不利因素。这反映出美国
A.独立战争引发各邦纷争B.邦联制度形成的可能性
C.调整邦联体制的必要性D.对外扩张激化内部矛盾
5 . 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取了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即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下列原则或制度属于政府权力“纵向”分割的是
A.邦联制B.联邦制C.人民主权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
2020-11-21更新 | 20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美术班)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将由公众意志托付集体权力的某个人或组织指称为具有人格的”他“ ,并说“根据国家中每一个人的授权,他就能运用托付给他的权力和力量,通过其威慑来组织大家的意志,对内谋求和平,对外相互帮助并抗御外敌。“ 美国人在立国之初贯彻这一理念的典型措施是
A.成立联邦政府B.实行分权制衡
C.保留各州权力D.调和南北矛盾
7 . 1789年美国《司法法》第25条规定:当州法院否决了以联邦宪法、联邦法律或联邦条约为依据提出的权利要求时,最高法院可以以“纠错令”的方式审查州法院的判决。如果认定州法院有误,其有关裁定将被推翻,其所依据的州法也将无效。这实际意味着美国
A.最高法院拥有终审权B.州法院没有立法权
C.联邦法律高于州立法D.联邦法院不受制约
8 . 有学者指出三权分立并不是指政府的立法、执法与司法分支独立执行各自的权力,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交流与合作;否则,任由各个部门各行其是,权力得不到必要的制约,结果恰好和分权的目的相反。该学者认为,三权分立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相互制约的有限政府B.保障公民个人的自由权利
C.提高政府机构的合作效率D.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范围
9 . 美国立宪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人类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自觉建构一种良好的政治制度是完全可能的,而且生动地演绎了“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的内涵在于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的有机结合。“建构理性”主要是指
A.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B.继承了英国的政治传统
C.创立了总统共和制政体D.提供了制定宪法的示范
10 . 有学者指出,在1776~1786年的美国国会中,各州代表被称为“代表”,而非“议员";1787年后,各州代表则以国会议员身份被称为众议员和参议员,他们不再是各州派驻中央的使节。这一变化反映出
A.美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B.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C.美国分裂因素已经被消除D.美国联邦体制的逐步确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