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75年宪法颁布后,法国参众两院均获独立倒阁权,并且竞相行使这一权力,导致内阁频繁更替,但内阁的更替往往只是总理下台,许多部长仍然留任,时人把这个现象称为“重新粉刷”。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法国(     
A.议会是权力中心B.党派竞争注重妥协
C.实行责任内阁制D.政体运行相对稳定
2 . 下图是1830年出版的法国漫画《这群无赖总是制造麻烦》,画面中无套裤汉们《城市平民)正努力将国王查理十世拉下王位,而教士和贵族们用白布紧紧勒住查理十世的脖子,不希望他失去王位宝座。该漫画可以反映法国(     

   

《这群无赖总是制造麻烦》
A.根除了专制复辟的危险B.民主进程的艰难与曲折
C.三权分立体制逐渐完善D.民主政体缺乏政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中期后,德意志地区掀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热潮。思想家赫尔德赞美德语是激情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强调德意志历史的独特性。文学家格林兄弟出版了《德国英雄传说》《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语语法》等书。这些现象折射出(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德意志地区B.德意志地区的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C.启蒙运动促进德意志统一的进展D.德意志的统一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德国姗姗来迟,结果刚一亮相就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的措施,这些措施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199010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德国再次统一,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德意志,它在哪里?也许,近两个世纪执着的寻找已经有了答案。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德国为例对“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这一观点加以解释。
2022-12-19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从17世纪开始,英国首先确立了王在法下,即国王必须根据法律统治的原则,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英国政体应该用“立宪君主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来表述。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应该是德国在19世纪后半期确立的政体。两种不同表述(     
A.推动德国政治体制改革B.反映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C.造成学术研究无所适从D.基于英德权力结构差异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当代学者尼克莱的研究成果表明:“直到第三共和国时期,彻底形成的共和主义传统才得以在法国历史中不断地全面地展示出来。”187094日,巴黎在接到色当战败和皇帝投降的消息后爆发了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当天下午共和派领导人聚集在巴黎市政厅,面对高呼“共和国万岁”的人群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共和制度再次成为法国人的政治选择,19世纪晚期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摘编自施成《19世纪晚期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原因》

材料二   为什么1911年的革命不能建立西方式的新中国呢?革命党人在密谋策划时,不可能并且事实上也不怎么想去动员城乡民众的支持。协力反对北京的各省士绅,在其内心是与革命对立的,他们不久就拜服于袁所控制的优势兵力之下。1913年,2500万英镑的善后借款,表明了列强对袁当时所体现的稳定势力的坚决支持。革命党人要反对这股外国财政与国内武装相结合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民国沦落为军阀割据。军阀割据,部分地说是一种老式的政治现象,是发展到权力斗争水平的地方主义。

——摘编自【美】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19世纪晚期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1年的革命不能建立西方式的新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组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三项法律都不曾专门阐明“共和国”这一概念,也没有规定成立“共和国的国民议会”,但在法律中多次提到“共和国总统”“共和国检察官”等职务,并规定总统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这可用于解释(     
A.宪政体制形成过程中的严谨性B.民主共和制已成为法国社会共识
C.法国内部政治力量的激烈斗争D.启蒙思想的宣传与传播有待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议行分立”的政治结构,世袭的皇帝高高在上,享有行政、军事大权,可以任免首相,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向帝国议会负责。帝国议会享有的立法权也很有限,既受联邦议会的抑制,又受皇帝的限制。材料反映了
A.德国的皇帝权力至高无上B.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C.德国的民主政治不够成熟D.德国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残余
2022-05-31更新 | 267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发展示意图。该图可说明
A.政治统一加速德国经济现代化进程B.三次王朝战争推动关税同盟的建立
C.经济基础是政治发展的决定性力量D.德国的国内统一市场处于瘫痪状态
2022-05-19更新 | 35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