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神圣罗马帝国后期的疆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捷克,其徽章图案是“双头鹰”(如图)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据此推断,德意志统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宗教改革导致的教派分裂B.邦国林立造成的政治割据
C.罗马天主教廷的居中干涉D.皇权专制维系的封建体制
2023-12-02更新 | 1669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
2 . “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国家的表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天可汗”没有号令整个游牧世界的权力,但至少在“南北兼跨”时代,“天可汗”称号确实有助于唐朝更有效地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太宗以皇帝身份兼有可汗号,这与传统以皇帝为核心的天下观念有所不同,体现出唐初延续了十六国以来逐渐形成的兼容胡汉的政治文化……唐朝作为一个统治地域兼跨农耕、游牧等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其在组织形式上并非单一、匀质的,在一体化基础上又呈现为更加灵活的组织形态。

——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

材料二   从法国大革命迄至今日,民主信条被证明是民族主义最得力的帮手。个人对民族群体的忠诚感,当他们是臣民时和他们是公民时不可能完全一样。政治民主,在一个语言统一或者至少绝大多数人民使用相同语言的国家,远比它在一个多语言帝国更加有效。如果人民要统治自己,他们就必须互相了解,能够说或读一门共同的语言。民族群体因此提供了民主统治的实践基础,而民主统治,或者说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主义。

——【美】卡尔顿·海斯《世界历史的教训:民族国家信仰及其祸福》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共同体是一切文明民族的起点”。作为中华民族生产交往实践和社会文化积淀的观念集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相信有共同的唯一归属,相信有共同的血统,相信自己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情感意蕴,内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延展于文化象征符号系统表征的共同体概念体系中,阐发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陈文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维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边疆治理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唐朝的边疆管理灵活的“组织形态”。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阐释法国大革命“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俾斯麦在1868年5月说:“德意志若还能够在19世纪达成自己的民族目标,那在我眼中将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假如它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内即可实现,那就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事件。”这说明此时的德意志(     
A.邦国矛盾激化B.工业发展迅猛C.国际竞争落败D.民族意识高涨
2023-01-29更新 | 660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4 . 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1888年即位)统治时期,各类明信片充斥着身穿盔甲、手持利剑的“日耳曼女战神”形象,蓝白条的海军制服成为儿童的新宠。1913年10月,在100年前打败拿破仑的地方——莱比锡,威廉二世亲自出席了民族大会战纪念碑的落成典礼。这些现象可用于证明,当时(     
A.德意志的统一改变了欧洲格局B.英德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竞赛
C.民族精神成为德国扩张的工具D.法德矛盾是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2022-11-12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零诊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13年10月,在德意志莱比锡附近,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及其他欧洲各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场决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最终战败,半年之后拿破仑退位。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
A.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B.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D.推动了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
6 . 1832年,法国"人权社"印发的小册子写道∶"共和国,无论其政府形式如何,法律始终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所有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的合法政府都是共和国。而共和主义者应将公共利益置于私人利益之上,为所有的人争取自由和公正的权利。"这表明当时法国
A.民主共和体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B.成为启蒙运动学术交流中心
C.资产阶级既得利益不再受到保护D.各政治派别的分歧日渐缩小
7 . 第三共和国时期高迪埃、德尚在其合著的《法国史》中,以图表的形式对大革命前后政治和社会进行对比(如下表所示)。这样编排的目的是(       
序号大革命前          国王大革命后          法律
1国王是主权者国民是主权者
2社会平等不存在社会平等存在
3信仰自由不存在信仰自由存在
4个人自由不存在个人自有存在
……·…………

A.抨击君主专制B.培养共和国公民
C.宣扬新社会正义D.揭示革命原因
8 . 根据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不仅拥有全部行政权,而且拥有部分立法权和司法权。议会不能因政策分歧罢免总统,但总统却可以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这说明,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B.议会和政府互相制约
C.议会须对总统负责D.总统拥有较大的权力
9 . 德意志帝国时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自然科学,但当时实科中学的学生不能升入大学。1901年,德国宣布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具有同等地位,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这反映了德国
A.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D.经济结构的变化
10 . 下图展现了法国执政府时期(1799-1804)的“新富翁”耻笑仍然穿着老式贵族服装的人。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崇尚简单的服饰样式B.服饰受政治活动的影响
C.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变D.深陷拿破仑远征的泥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