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议会权力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A.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2020-12-29更新 | 68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方案规定:“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名额也从2名减至1名,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意味着英国
A.议会上院的构成将产生重大变化
B.君主立宪为特征的代议制最终确立
C.议会下院的构成将产生重大变化
D.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 . 1694年,英国议会创办英格兰银行,允许发行国债,并规定可以借款给政府,但必须由议会担保偿还,改变了以前以国王的名义举债并认为偿还债务是国王私人的做法。这种变化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C.满足了工业革命所需的资本D.促进了英国实力较快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32年英国选民由51万增加到81万,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山由5%提高到8%。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英国的民众获得了普选权D.议会改革取消贵族特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地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下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

——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材料二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为了有效的制约国王、削弱君权,其权利的规定针对被国王滥用的特权而作出,包括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2)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8)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等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王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与中国古代限制君主权力的不同。
2020-05-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著有《自由与权力》的英国历史学家、政治理论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著有《民主学说导论》《现代政治分析》的美国政治学家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四 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该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并说明其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
2020-03-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8 . 中国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各郡国“举贤良方正”,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此外还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

——王申《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选举”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选民比例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但在这场斗争中担任了绝大部分斗争任务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没有选举权。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三   近代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选举的因素。

材料四   1953年《选举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434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
9 . 下表1831—1833年英国选民人数变化据,可知英国
A.议会改革推动民主化B.资产阶级丧失政治优势
C.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D.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
2020-08-15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同步课堂帮帮帮-选择性必修1-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表明
A.“旧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B.工业革命标志英国新的政治制度确立
C.“被淘汰”指旧制度被革命推翻D.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