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月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110人,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还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

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明初统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洪武十年隶承敕监,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十三年置谏院,成为独立机构。凡大臣奏章发下,分类抄出,其有违误,则予驳正。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拿,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同时也对忠于职守的御史、给事中给予奖励。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其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人员。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实施监察的重要举措并归纳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监察体制与英国近代监察体制的异同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一三省六部一内阁一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49—1832年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3 .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望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
下列是一组有关建筑的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如图),目前遗迹尚存的有酒神剧场和埃庇道鲁斯剧场等。雅典露天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地。表演场砖的后面有供演员化妆和贮藏道具等物用的房屋。雅典人造的这种露天剧场充分利用了声学和光学理。

场地虽大,可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利听到演员的表演。伯利克里改革时期鼓励公民观看戏剧并发放观剧津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国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 下图是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呈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在中国该度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如图),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进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听席观看议会进程。丘吉尔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内容。

材料四 下图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正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黑兔。这是一项很严重的行为,需要多数众议院议员提出弹劾,三分之二参议院议员同意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予罢免。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自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请回答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比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力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化版社)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都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
(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堂皇的建筑。殿高二十八米,宽十一间,进深五间,共五十五间。有盈米大柱八十六根,气魄雄浑稳重。殿内居中是一座两米高的小平台,摆着金漆雕龙宝座。座顶正中的金龙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镜。天花板绘龙戏珠图案,两旁耸立蟠龙金柱,座后是精美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太和殿是明、清两朝举行大典的地方,新皇帝登极,颁发重要诏书,以及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发布新进士黄榜,都在这里举行庆祝仪式。当皇帝升座时,殿前陈列的鹤、鼎、炉都升起袅袅香烟,缭绕殿宇。殿廊下的金钟、玉馨和笙、箫、琴齐鸣,跪在丹犀和广场的文武百官三呼万岁,充满了肃穆的气氛。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 “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长方形的会议厅则摆明了对抗的架势,从空间上区分出了左派和右派。现代民主不再是通过等级高低来解决纷争,而是通过各个派系对抗与辩论来寻求共识。

——(美) 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三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四 历史和现实证明,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适用的政治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模式,绝不是人们主观设定的,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特定的政治力量对比、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民网:《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出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在政治制度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试结合美国宪法说明材料三观点的正确性。
(4)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1-04-25更新 | 6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文综历史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国名美国英国
政体总统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名称总统国王
产生方式选举世袭
任职任期制终身制
权限有实权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总统首相
产生方式选举产生议会产生

材料二   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Ⅰ(岳麓版)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7年4月)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对照材料一,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政治特点。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019-09-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西方的法治传统直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尔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摘编自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 .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以图说史·政治制度”主题活动,他们搜集到多幅图片,进行归类、甄别、分析,请你参与完成这次活动。

第一小组搜集到两幅建筑照片


图1紫禁城太和殿


图2伦敦唐宁街10号英国首都官邸

(1)任选一幅照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反映出的政治制度及制度特点。

第二小组搜集到两幅绘画作品


图3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图4武装攻打冬宫

(2)指出两幅绘画作品共同描绘的是20世纪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第三小组搜集到两份影像资料


图5北京选民在投票


图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步入会场

(3)这两份影像资料共同记录了新中国建立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其根本原则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雅典的政府运作表明了正式的政治原则,如透明与责任,现在这些政治原则已被承认是好政府的特征。雅典政府的运作还表明了不那么正式但却为人熟知的管理原则,包括对当地司法权的尊重、职务轮换、权威位置的轮流承担、关注他人论证的长处和及时结束发言的必要性。每个雅典行政官员所习得的实践和原则都被广泛运用到雅典政府的整个系统中。这些标准的实践和原则,在雅典政府全系统的各个层面上都发挥了作用。同理,雅典普遍组织了从族群、部落到城邦的各种规模的众多仪式和政治活动。

——摘编自[美]约西亚·奥伯《民主与知识:古典雅典的创新与学习》

材料二英国自从1688年“光荣革命”后,王权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逐渐减小,而议会的地位却不断提升。1721年,以罗伯特·沃波尔为首的辉格党在国会下院中占多数,组建了第一个多数党内阁。此后,英国内阁制政府制度在渐进性的改革中依据不成文宪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而美国在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时,鉴于殖民地时期英王委任总督实行专制统治的历史以及邦联时期诸州各自为政、中央软弱无权的教训,遵循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原则,在宪法中既赋予总统以极大的权力,又对总统权力的行使加以限制,从而形成了总统制政府制度。由此可见,美国的总统制政府制度是通过制定成文宪法而建立起来的政府制度。

——摘编自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政府运作的原则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和美国国家政府制度的异同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有正条,民有私约”,清代官府以告示传达国家政令,而基层社会或者主动向官府申请颁发告示,授权维护特定人群、宗族、村庄的基本利益,或者根据国家政令、律例精神,自行制定各种规约、禁令,官府意志与民众利益在无形中达成一致。基层民众除利用官方告示维护地方秩序之外,还根据特定需要,制定宗族或村庄等组织的规约、禁令,这些规约、禁令涉及地方社会生产、治安、教化等诸多领域,并与官府告示相呼应,成为协助官府实施地方治理的重要因素。

——据王洪兵《清代告示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整理

材料二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食物不足乃至饥荒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中央政府举措之外,身为社会精英和地方统治者的乡绅阶层,积极探索救荒知识,依托印刷术的发展和统治者的支持,通过书面和口头传播等方式,对当时和之后的英国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地方乡绅还开展济贫实践、解决司法纷争、推动地方教育发展、改良农业技术等。近代早期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干预,但各种法规的执行,如确立学徒制、调控工资、实施济贫法等,都需要依靠地方治安法官的配合。而且地方乡绅通过请愿、汇报、在议会中提案等方式,能够影响到一些政策的制定和更改。可以说,近代早期英国乡绅在整个国家治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冯雅琼《近代早期英国救荒知识的产生及传播——以乡绅为主体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乡绅在基层治理中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