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两个案例,结合所学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一201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现身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打破惯例出席了内阁会议。根据英国惯例,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一般不插手政务。这次女王受邀前来出席自然引起多方争议,英国立党委员会的专家就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一打破惯例的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


(1)以17、18世纪的史实概括“惯例”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立宪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

案例二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2)依据材料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哪些弊端?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
2020-04-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经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图2、图3分别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其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
(2)在历史进程中,法令与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图示后完成下表。
年代宪法文件性质或影响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4)综上所述,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0-04-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1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3 . 特色的文明·流动的文明·共同趋势的文明

材料:“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①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②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③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依据材料概括归纳出西方国家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相似点?
(2)任意选一画线部分,结合史实,加以具体论证?
2019-09-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4 . 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首相,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英国政治制度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2)下边宣传画创作于1912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学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


(3)上文中“代表”参加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019-08-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3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到秦统一,希腊从荷马时代到城邦独立自由的终结,我们视为两者的“古典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国封建王权向专制王权发展,到秦统一中国专制王权更转化为大一统专制皇权。大体上同一年代的希腊,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在历史上大体处于同一年代的文明古国,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却显示出如此鲜明的反差,其由安在?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王权的强弱在起点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对外扩张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思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胡钟达《古典时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典时代”中国和希腊政治制度发展的走向,结合所学分析造成希腊与中国政治制度走向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上海租界出现的新生活


到民国时期……,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服装类型西装、长袍马褂等
交通工具电车、汽车、马车等
住宅风格洋楼、里弄等
通讯方式电话、电报、邮传等
娱乐方式酒吧、声色犬马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材料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逻辑清晰。

材料三   英国的霸权与近代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也就没有它的世界霸权。……在近代世界,英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一个时代潮流,往往表现为一种新制度的出现,谁能够做到制度创新,谁就走到潮流的最前面。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能够与时俱进,这二者在英国都得到了体现。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举例说明17——19世纪英国制度创新的表现。并谈谈你对英国“没有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也就没有它的世界霸权”这句话的理解。
2019-04-16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2019年高考二模试卷历史试题
6 . 法治•民主•探索

材料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塞罗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材料二: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2)结合所学,以英、美其中一国近代民主制度确立的史实为例,阐释以上观点。

材料三:

序号重大事件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各界代表出席。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80年,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村民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率先实行村民自治。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民法通则》《刑法》《行政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984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三,围绕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某个方面,选用两则历史资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用所选资料对主题加以说明。
【示例】
主题: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序号:②⑦
说明:从1954年制定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重视法制建设,逐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9-03-3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2018-2019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7 . 材料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建议由私营业主来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据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38年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需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足够为当地居民的锻炼和娱乐之用”,“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1845年,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1846年,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

—摘编自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

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2018-09-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英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8-09-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16世纪欧洲的历史表明……属于欧洲旧社会的一切开始瓦解,为欧洲在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17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其近现代历史范畴,社会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基本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思想上的自由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验和科学领域的革命。

—徐新《西方文化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运用相关史实说明16、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

2018-09-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政治制度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反映的历史背景。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约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其进步意义。

(3)某校开展“图说政治制度史”的活动,请你任选三幅图片撰写简要说明词,包括国家、制度名称及特点。

2018-02-1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