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

——摘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 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的原则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6-28更新 | 859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雅典模式:“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英美模式: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改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中国政治传统与雅典民主的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光荣革命”创造的完美政治设计,并说明该设计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民主政治的设计有何特点?
(4)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对于我国当今制度建设有何启示?
2022-03-11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政治“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的具体表现,并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制度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良好的制度设计留给我们的启示。
2019-08-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人极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虽然允许修改法律,但有着严格的限制。在雅典,提交公民大会讨论的议案事先都要经过议事会的审查。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在雅典全盛时代,自由公民的总数连妇女和儿童在内约为90000人,而男女奴隶为365000人。在伯里克利时期,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总数约有30000人至35000人,而公民大会的出席人数通常不超过2000人至3000人。作为雅典普通公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谋生的需要,常常不能出席约10天举行一次的公民大会。

材料二   托克维尔对英美两种民主制度比较时说:“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此,一般可以认为民主立法的目的比贵族立法的目的更有利于人类。”而且,“民主政府尽管还有许多缺点,但它仍然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即使民主社会将不知贵族社会那样富丽堂皇,但苦难不会太多。在民主社会,享乐将不会过分,而福利将大为普及……国家将不会那么光辉和荣耀,而且可能不那么强大,但大多数公民将得到更大的幸福。”

“(英国)贵族制度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会被一时的冲动所驱使。它有长远的计划,并善于在有利的时机使其实现。”即使如此,他也承认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英国的贵族制度,因为“英国的立法常为富人的福利而牺牲穷人的福利,使大多数权力为少数几个人所专有。结果,今天的英国集极富与极穷于一身,其穷人的悲惨处境与其国力和荣誉形成鲜明的对照”。

材料三   今天美国选民喜欢和尊重代议民主的价值,但也渴望在立法中更多地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明白代议民主和直接民主的缺陷,但是权衡之后,他们宁愿将两者混合起来。他们期望一种可感知的和充分的民主。著名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在1980年出版的著作中谈到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市政府”。“利用这一双向作用的通讯系统,一个小小哥伦布郊区的居民们,实际上通过电子设备,参加了当地计划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他们只消按动一下室内的电钮,就能立即就有关当地城市规划,住房条例和公路建设等实际问题的提案进行投票。他们不但能够投票赞成或反对,而且能参加讨论,通过空间,大胆发言。”托夫勒说,“这是明天可能实行直接民主的一个最初的迹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人造卫星,电话,有线电视,投票技术以及其他工具,一个受过教育的公民,在历史上第一次能够开始作出自己的许多政治决定。”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归纳希腊民主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与英国民主的观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美国选民所期待的新形式的民主。
2019-08-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筋,其“四大文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的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取得更多议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自由、平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尽管宪法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暴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速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并说明英国宪政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