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权利法案》和代议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材料四   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2)根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3)如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4)概括材料四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2 .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权利法案》制定的意义是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C.从“人治”到“法治”的演变D.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
2021-01-25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英国的《权利法案》与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共同点是
A.以明确的条文限制王权B.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
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制度D.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A.1215年《大宪章》B.1689年《权利法案》
C.1776年《独立宣言》D.1791年《人权宣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88年,威廉三世与其妻玛丽一起被接受为英国国王,但条件是必须接受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材料说明
A.英王仍实行专制统治B.王权还没有受到限制
C.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D.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
6 . 某学者在论述英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时说“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①民主化之路的。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②资产阶级革命……③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④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对这一段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①的成果是建立君主立宪制B.②指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③的宪法是指《独立宣言》D.④指国王不再拥有任何权力
7 . 交流·发展·合作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2)依据上述示意图,概括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趋势,并任选一例说明其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材料三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比较上述表格中两个国际组织的异同。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自19世纪世界市场形成以来,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经济生活开始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和国际贸易的超前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4)依据材料四,概括经济全球化的条件。结合所学谈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20-08-26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斗争和妥协是政治史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很多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的论著中,都有这种提法,如: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皇权对监察制的控制并非绝对有效,且往往不如权臣。这主要因为监察制是在整个官僚系统中运行的,而权臣正是掌握官僚系统中各种实际权力的人。退一步说,即使皇帝能够控制监察制,也不能保证监察制独立于权臣及其他官僚。因为一般来讲,权臣就是皇帝的宠臣,皇帝控制监察制往往对权臣有利,更助长了他们的权势和不法行为。大量的史料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可以说,所谓相对的独立性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并不可能存在。中国古代的御史台、都察院、六科等,不是单纯的现代意义的监察机构,在其行使监察权力时,也不能独立于监察对象,反而往往成为官僚集团内部政治斗争的工具。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独立性”的认识。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2)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的形成,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2020-07-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020-06-18更新 | 519次组卷 | 143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卷
10 .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批准,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或以非规定的方式,凭王权的借口,为国王之用而征款是违法的。”这说明
①英国议会在同国王争夺税权的长期斗争中获胜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已成为社会共识
③国王在新政治体制中完全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④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得到了议会和法律的保护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