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国成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至此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政策方针。其核心是不介入欧洲争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材料二   自182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外交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对欧洲国家的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之间的干涉,但寻找可能的欧洲国家剩余的未开发的殖民地并进行殖民,但坚决地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尽可能的拉拢在美洲的其他国家作为盟友。

材料三   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四   俄乌冲突后,“新冷战”说已充斥西方舆论场。美国和西方国家鼓吹回归“平行世界”,主张退回狭小的西方世界,放任国际社会逐渐裂变为西方和非西方这两个“平行世界”。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试图将这种“平行关系”塑造为冷战时的对峙状态,重新制造阵营对立。

——《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与时代警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建国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外交政策及重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都把对方视为敌人的原因。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观,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与国际观的认识。
2 .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内因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部条件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7年,沃尔特惠特曼夸耀:“唱着《扬基歌》并以6500马力的蒸汽机无敌的能量向前飞奔……让那旧世界的大车载着笨重的货物赶路吧。我们是新的、充满活力的大陆人,我们要说的一切,是指50年以后可以说‘赢者欢笑吧’。”到1897年,美国人笑起来了。他们的胜利是富饶的美国新大陆赋予的。向西扩张、不断增加的移民以及无数的创新,把美国人带进了一个新时代。

——艾伦·布林克利的《美国史》

材料二   在市场学派人士的眼里,企业家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最优分配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利己主义和利他精神通过神奇的市场达到和谐统一……要理解这种观点的局限性,我们必须用市场经济的分析方法来打破市场经济的迷思。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在这里我们回到一个市场经济理论的概念:外部性。外部性最早由经济学家庇古提出,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正外部性是某个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施害者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而当代中国产生的任何财富都和以下三大正外部性因素息息相关:首先是建国的正外部性;其次是前三十年的正外部性;最后是改革开放的正外部性……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沙烨撰《文化纵横》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以及国际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推动今天工业化发展的“正外部性”,综合两则材料信息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0-04-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0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费城会议原本是要修改邦联条例,但实际上当时大多数代表认为,仅对邦联条例修改并不能达到建立一个“坚强之全国政府”的目的,正如麦迪逊年初在致华盛顿的信中说:“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和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13个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而后者,13州将成为一个完整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据材料一,钱穆指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哪一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立国之初的美国存在什么问题?美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根据以上材料论述的问题,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2020-04-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787年宪法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摘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谢尔曼)提出了成为“伟大的妥协”的方法:众议院基于人口,参议院按照各州平等的原则。麦迪逊非常懊悔这个妥协,他认为这违反了共和政府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平等。富兰克林也反对这种妥协。只是当他们意识到,这是挽救邦联的唯一出路时,他们毅然接受了。

现在奇怪的是,一旦感觉他们自身被一个联邦参议院所保护,许多小州代表开始支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三制宪和批准宪法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美利坚民族的政治原则和理念进行讨论和检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平时抽象的概念——包括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有限制的政府、公民权利、自由与平等——因与实际政治机制相联系而被普及化了、大众化了、日常生活化了。它们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抽象理论,而是日常的政治实践。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麦迪逊所评论的政治体制及其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议员的选举办法和这一“伟大的妥协”被接受的主要原因,说明“妥协”协调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哪一对矛盾及其对美国政治体制的重要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联邦宪法将“人民主权”和“有限制的政府”理念化为“日常的政治实践”的理解,宪法在当时有没有真正实现“公民权利”的“大众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联邦宪法的制定,谈谈你对妥协的理解。

2018-05-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琅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材料二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两州在跨州货物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

材料三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举措并指出秦统一的意义。
(2)分析材料二中“棘的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如何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