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6年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建国,不久以后中美两国就有了商业交往鸦片战争前,中国人译称美国为“咩哩千”(中国人在书写外国国名时往往加上“口”旁,以示蔑视)。初来中国的美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彬彬有礼”,与当时英国人的趾高气扬,傲慢无礼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人对中国的法令、习惯一般都能遵守,清朝官员也认为美国人在各国人中态度“最为恭顺”。林则徐是第一个比较完整地介绍了美国基本情况的中国人《四洲志》中记载:1292年,大吕宋(菲律宾)之戈揽麻士(即哥伦布)乘船西驶,始知此地。)并对美国人民在建国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赞叹不已。

——黄长义《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

材料二   1830年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对美国进行考察,通过对美国访问,亲身体验美国了的社会制度、人权、经济等各个方面。在托克维尔眼里:美国人是第一个幸运地避开了专制统治的民族,实现了“多数人的和平统治——民主共和制;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教育、法律、血统甚至外貌特征在他们之间筑起了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其中,白人高高在上,印第安人和黑人被视为劣等种族,处境恶劣;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好动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全民逐富的商业民族。好动的激情、对财富的渴求在旧世界是弊端,在美国却有利于社会繁荣,而社会繁荣与自由是彼此携手并肩前进的,从而又有利于捍卫自由。托克维尔的美国观为人们观察美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

——张茗《托克维尔的美国观》

材料三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习近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美国观。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公民应如何具备“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2 .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

——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

材料三《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2020-10-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
2020-10-12更新 | 84次组卷 | 26卷引用:滚动综合测评1(第一单元)-【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4 .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治理是其职能之一。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上,与西方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国体和政体,其政治发展道路也有独特性,我校高二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索研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美国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摘选自《美国国家概况》

材料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

材料四   在中国一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中,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众多特色和优势,如价值维度和科学维度的统一,是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心和使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之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等。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发掘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将有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特点并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的构成体现了什么原则?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的认识。
5 . 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民主法治建设的健全和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时间条文节录
41791 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51870 年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
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1951 年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1971 年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
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典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 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 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 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20 世纪九十年代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 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0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 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 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材料二、三并谈谈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帮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材料四 “辉煌属于希腊”,古雅典为近代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 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2020-08-1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制度建设既要借鉴,也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共和政体“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表现为哪些方面?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三: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2020-07-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8 . 协商民主是政治活动中的常见现象,能兼顾多方利益,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美国修宪是联邦与州共同参加,联邦议会主导的过程,其制度安排有着不少体现平等协商、审慎对话、民众参与等协商民主制度。

-张扩振《美国修宪中的协商民主》

材料二一旦议会与总统出现分歧和矛盾,这一体制无法立即通过新的选举来征询公众的意见……在激烈的党争之下,两党间关系的沟通缺乏制度的载体,也没有一定的机制相衔接,美国政党在组织上缺乏欧洲政党所普遍具有的制度性协调手段……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应该对此次政府停摆承担主要责任。政党恶斗不顾及国家大局,近九成美国民众对此感到厌倦和反感。

——周淑真袁野《美国政党政治与政府关门危机的关系》

材料三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协商,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

——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况美国宪法中体现协商民主的内容,并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而采取的民主制度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ThomasPaine),被称为“美国体制之父”,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他认为:“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或者换句话说,不以公众的利益作为其独一无二的目的,都不是好政府。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摒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

——摘编自《潘恩选集》

材料二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用一句话归纳潘恩的政府理念。结合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内容,说明潘恩的理念在美国总统制度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表现。谈谈你从学者的感慨中得到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益尊。……改知县为五品官,正其名日县令。任是职者,必用千里以内习其风土之人。其初曰试令,三年,称职,为真;又三年,称职,封父母;又三年,称职,进阶益禄,任之终身。……夫使天下之为县令者,不得迁又不得归,其身与县终,而子孙世世处焉。

——顾炎武

材料二   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备受美国制宪者们的推崇,其精髓被融入美国成文宪法之中,在后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称之为“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美国式民主模式适合中国吗?邓小平同志对此很早就果断地指出,“我们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并针对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和邓小平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0-07-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