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美国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产生了影响日本社会和思想意识等一切方面的沙文主义”,导致日本“民间的印刷品、传说和诗歌以及狂热的歌曲,都被用来灌输和加强突然爆发的廉价的哗众取宠的爱国主义”。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推动了日本文化快速发展B.增强了大和民族的民族自信心
C.刺激了日本向海外扩张的野心D.缓和了日本社会的阶级矛盾
2 .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是什么,这一方案的根本点在哪里?并简述其基本内容。这一方案对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有何意义?
2020-01-09更新 | 3241次组卷 | 28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4 .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此时期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质变
C.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2019-01-30更新 | 3067次组卷 | 69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都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新一轮对殖民地更加激烈的争夺。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猎物。……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建立新政,充实国力,汲取西方文化之精髓,摒弃不合时宜之思维,提出“开拓万里波涛”,“耀皇威于海外”的口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战争的战败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2)材料二李鸿章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7 .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反映了某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该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8 . “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2018-05-18更新 | 211次组卷 | 55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或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开辟沙市、重庆等内地城市为商埠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D.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等给日本
10 .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D.增辟通商口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