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
2 . 华师一附中某班课外历史研究兴趣小组以中国近代以来外交发展历程为主题,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的演变”展览活动,下面是该班某同学设计的样稿:
第一部分:
阅读下表,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条约名称
历史影响
《南京条约》
中国闭关锁国的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被迫开放一条窄窄的缝隙。
A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荡然无存了
B
北京完全处在帝国主义的军事控制之下,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第二部分: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积极同周边邻国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外交舞台出现了“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
第三部分:与世界朋友的“握手”篇

(注:图1是毛泽东与斯大林握手,图2是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图3是江泽民与英美法俄等五大国元首握手)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 据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提示,填充表格中A和B相应内容。并根据根据表格内容,依据这
些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给该部分取一个标题。
ABC
(2)据第二部分,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
(3)据第三部分,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4)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历史性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图3“群握”图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晨曦冷曦崎滨正曦四校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3 .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文化的传播从主要局限于某些政治学说,而且偏重于个人的主张,缺少群众性和社会性,迅速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政治改良运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高涨B.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化
C.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维新派深入群众的宣传
4 .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在慈禧及顽固派的把持下,政治上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经济上不求发展,生活上挥金如土。像为慈禧太后搞“万寿庆典”,官员们竟随意挪用海军建设的军费,大肆挥霍,导致燃料、弹药极度紧缺,北洋舰老化却无钱按原计划购新舰。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不断削减军费预算。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准备严重不足的中国早已注定损失惨重。

——摘编自《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节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2)1937年七七以后,日军对中国人民制造了哪些滔天罪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抗战胜利为什么“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材料三   19405月,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国危急,为日本南进提供了最后时机。而此时的中国战场,八路军正发动百团大战,歼灭日军2万余人,正面战场日伪军伤亡达27万余人。这一年日本陆军中陷于侵华战争就有39个师,占其陆军总兵力的76%。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虽然决心把战争扩大到太平洋和东南亚,但它始终不敢把更多的兵力从中国战场调至太平洋区域作战。1941年年底,日本的总兵力已达到210万人,但仍有140万在中国战场上,太平洋战场上的陆军兵力仅为40万人,这就是说,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被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

——摘编自《十年来小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简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022-02-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申报》作为当时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中日甲午战争前,多次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讥笑和嘲讽,并一直认为中日战争中国必胜。甲午战后,《申报》又高度赞扬日本改革,主张中国应仿效日本进行变法。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B.报刊报道受到民众广泛关注
C.国人对战争失败进行反思D.中国的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
6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B.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C.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列强因侵华矛盾加深
2020-09-10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反映了1861~1898年中国教案的情况
时间
数量
项目

1861-1894

1895-1898




房产、地产纠纷193
文化、习俗冲突133
口角细故70
干涉词讼20
团会对教民的打击011
其他52

促成表中教案不同类型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A.中国军民的团结对敌B.中西文化观念巨大反差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民众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
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
C.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工具
D.西装成为社会主流的服饰
9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2019-01-30更新 | 3058次组卷 | 69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

……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有何意义?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结合所学指出该文献签订的背景。

2018-06-22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