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1 . 观察下面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造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图一到图二,你认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2-02-13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至图三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
(3)据图四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2-02-12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芋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未,由沿海长江,樘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要务不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而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分别指出三个条约签订的各自时间和背景。
(3)根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的根本原因,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2022-02-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目国力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生铁产量(万吨)钢产量
(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总兵力
(万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军舰
(艘)
军舰吨位
(万吨)
飞机
(架)
中国13.695.955.60.0210%202.950665.9600(作
305
日本60239.763539.380%60409.720077.1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并指出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仍然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2022-02-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国人的触动可谓微乎其微。这场战争的战场只是在上海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在当时国人的眼中也不是那么严重的损失,如割让给英国的香港岛对于庞大的中华帝国来说不过是一个区区弹丸之地,至于贻害无穷的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更是无足重……

——摘编自刘悦斌《晚清国人对中外关系认识的变化及应对》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三   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之下成了亚洲唯一个世界列强,而作为当事人的清政府,他们的核心利益却还是维持满人的统治,延续大清的正统。所以,翁同龢可以因为限制汉人官员的力量砍掉北洋水师的经费……翁同龢跟李鸿章有矛盾,甚至在某地尚未失守时,谎报朝廷说已经失守。而慈禧办寿也可以为了热闹不要那艘后来成为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舰的吉野号,因为对清廷来说,卸磨杀驴也好,割地赔款也好,这些只是肌肤之痛。只要大清正统还在,祖宗之法不变,一切都还好说。这也是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之后,当日本用商船将活下来的976名清军战俘送还的时候,正在忙着给慈禧过大寿的清廷认为这些被俘的人属于不祥之人,甚至将军官革职,士兵遣散。

——摘编自《原来这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对国人触动微乎其微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可恨那满洲政府……死死不肯变法,到了戊戌年才有新机,又把新政推翻,把那些维新志士杀的杀,逐的……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的光明,那黑暗倒反加了几倍。

到了今日,中国的病遂成了不治之症。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指出材料中涉及了近代中国的哪些重大事件?
(3)依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指出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
(4)由材料四可以看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7 . 以下四条是中国近代若干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为
①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
②其英人如何科罪人,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③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④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2021-12-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它们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何不同?
9 .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国,提出了“大陆政策”的方针。据此回答问题。

(一)探究一   “大陆政策”第一步征服东北

日军本来叫嚣台湾“不过手掌大小之地,以一旅之众即可一举歼灭”,而实际上却出动了3个近代化师团共7万余人,动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村田式连发步枪、山炮、野炮,以及海军力量。日军本来以为一个半月就可以平定起义,实际上历时4个多月才勉强宣布“占领全台”在大小100多场战役中,4800多名日军官兵被打死,伤2.7万人,台湾军民以绝对劣势装备创下的这个歼敌数字,比日军在甲午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伤亡数字多出了近一倍。


(二)探究二   “大陆政策”梦想之破灭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无数英雄的中国人民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对中国都有重要意义。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



(1)该图为日本“大陆政策”实施的第一步,请结合图片、回答这是哪一场战争,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了台湾,台湾人民对此进行了英勇抵抗,结合材料说明此次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哪些民族精神?
(2)材料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日战争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1-11-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65—1768年间,中国对英贸易出超白银997 704两;1795年至1799年间,出超346 957两;1830年至1833年,更出超2 615 263两。许多运往中国的英国工业产品难以推销。1786年,东印度公司试销棉纺织品,结果“随便哪一种都卖不出去”。1821年,(东印度公司)运至广州的英国剪绒、印花布亏本达60%以上。   

18世纪60年代,(英国)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一般不超过200箱,60年代以后上升到1 000箱,1786年达到2 000箱。19世纪以后,增长更加迅猛。1800—1801年为4 570箱;1830—1831年增至21 849箱,而在1838—1839年竟高达35 000箱左右。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南京条约》

材料三: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励。

——《辛丑条约》


(1)上述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的趋势。请任选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分析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侵略的目的。
(3)归纳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1-11-25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