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020-07-21更新 | 639次组卷 | 65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材料三: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以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构想为基础,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留下每代人智慧烙印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实现的?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辛亥革命前后的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A.清政府被彻底推翻B.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实现了民主
4 . 社会习俗反映了人类历史的细微之处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器)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通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1)材料一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材料二、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署之曰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存在着陈旧愚俗,需要改革。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人的什么心态?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
(4)材料二中有关社会心态的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2020-04-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一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0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涨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o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o……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3)材料二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o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4)法国启蒙思想曾对近代前期中国的哪几次救亡图存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2020-04-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国民享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政府官员的选举权与罢免权。”

——《临时约法》


(1)比一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指出两则材料各反映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臣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符合法律所定资格者,可为文武官吏。”

材料四   “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材料三出自1908年清政府为安抚人心颁布的一部所谓的宪法,材料四是临时约法,比一比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五   第五章“内阁总理”,规定:“内阁总理辅佐临时大总统”;“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临时约法》


(3)材料五中内阁总理同总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这样规定?综合上述材料评价《临时约法》。
2020-04-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据此可知,清帝退位
A.宣告了清末新政的结束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D.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窃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了升华。


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史实,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毛泽东曾经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共诞生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
B.极大增强了国民的民主参政意识
C.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促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
A.民主革命第一枪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
C.自由尽是新风尚D.世界风暴新源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