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1 . 上海兴业路76号,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两个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中国革命原点,在时隔百年后的大地上依然闪耀着指引未来的光芒。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1日召开
②制定了中共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③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④毛泽东等13名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2-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中国近代一段时期内民主革命形势发展的示意图。下列各项能正确反映图示内容的是
A.中国革命重心发生转移B.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C.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3 . 下图所示为中国青年网评选出的历史创意漫画优秀作品之一。作者借助这一艺术形式,旨在表达五四运动后期
A.文艺成为发动民众的手段B.各政党抛弃了立场的分歧
C.军阀政府出卖了国家利益D.爱国力量实现了联合斗争
4 . 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
A.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国共合作的破裂
2021-02-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近代中国人民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的侵华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为了捍卫民族主权,解除民族危机,备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开始了漫长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斗争,在关乎民族发展存亡的时刻,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以怎样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要求:各举一例即可)。

材料二   诗词、对联见证历史

序号内容
A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B开天辟地破鸿蒙,扶得倾危万代功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2)根据材料二指出A、B、C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6 .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有利于
A.延续共和革命斗争B.开启社会革命洪流
C.促进文学革命发展D.迎来国民革命高潮
2021-01-29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张消除内乱,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以“平民政权”取代"军网政权”的政治构想。这表明
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现实国情B.中共逐渐成为革命领导核心
C.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D.理论创新成为党内主要工作
8 . 下列歌谣按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
②“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
A.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10 . 下表显示了毛泽东的部分履历。表中信息折射出国民革命时期
时间履历
1924年1月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5年10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共产党放弃革命领导权B.国共两党阶级立场一致
C.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D.农民成为革命主导力量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