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1833524日,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提出进行币制改革。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其次,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他的设想是: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五钱纹银为准,银币一面用文清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最后,林则徐认为银贵钱贱的关键在鸦片,只有政府大力禁烟,才能抑制白银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银荒”问题。林则徐提出自铸货币以抑制洋钱,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当时国内货币流通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

——摘编自图拉古日《林则徐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货币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了十九世纪,我民族何以着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第二,西洋已于十八世中叶起始用机械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画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现念。所以在十九世纪初年,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5-04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城市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大致是从鸦片战争后,即十九世纪4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时20世纪40年代末为止,前后经历了约100年的时间。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也和近代工业化一样。

——摘编自王圣学《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材料二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材料三   在二战期间,美国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城市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大力促进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买房者提供各种住房贷款与税费减免。20世纪40—60年代美国城市产生了中产阶级大规模人口“郊区化”运动。美国社会心理的怀旧“归乡”情结及住房政策客观上加速了郊区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原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

——摘编自唐燕、贺静《“大混住、小聚居”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设想》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和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美国城市人口“郊区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外关系开始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列强来说,战后签订的条约“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自守的破产,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与欧洲这个“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无疑,“条约制度”使中国承受着巨大的灾祸,这成了阻碍中国进步的一个基本因素,但是,如马克思所说,“每一种事物好象都包含自己的反面”。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论略》

材料二   2017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回应了世界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中国方案就是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017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联合国决议;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再次将其载入联合国决议。这充分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反映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在国际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呼应,激发了各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的热情和实践。

——摘编自张晓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次鸦片战争中国外交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得到支持和呼应的原因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深知鸦片是毒品,如将其明确载入条约而使之合法化,在国际舆上会于己不利。英方提出“用实物买卖的形式使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要求,虽然受到清朝代表拒绝,但在得到“各国商船是否携带鸦片,中国不必过问,亦毋庸绳之以法”的说法后,清政府同意在条约中对其避而不谈,其实际效果就是默许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这在1858年订立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再次予以确认,双方甚至就鸦片进口税率问题达成了协议。在该条约的中文本中,鸦片一词变成了合法进口的“洋药”,英文本中则仍然用的是“Opium”。按照清朝的新条例,“洋药一项,除系官员、兵丁、太监等照例治罪,又私售藏奸聚集者,照聚赌例治罪外,其余民人概准买用。凡外洋及内地客商在各省关口贸易者,均照酌定税则;上海一口,议定每百斤税银三十两,所有各海口及津关,均系一水可通,在内江河面凡船只能到各税关口者,均请照上海一律输税。”鸦片烟毒又重新在中国大肆泛滥。

材料二1950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并发出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9月,发布《关于贯彻严禁烟毒工作的指示》,重申严厉禁止运烟、售烟,违者严予治罪。同年还发布关于“由民政部牵头成立禁烟禁毒委员会”的指令,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禁烟禁毒委员会,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查禁工作。1951年发布“吸食烟毒的人限期登记,并定期戒除。隐不登记者,逾期而犹未戒除者,查出后予以处罚”的52通令,并在此基础上各地本着“教育改造,治病救人”的原则,展开了发动群众改造烟民、系统戒烟戒毒的工作。1952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肃清毒品流行的指示》、5月政务院发布《严禁鸦片烟毒的禁令》,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通过群众性的反毒运动,粉碎制毒、贩毒的犯罪分子和反革命分子。禁毒运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共召开宣传工作会议76万余次,直接受到教育的群众达7459万人。10月,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毒犯条例(草案)》18条后,各大行政区也相继出台地方性禁毒禁烟法规。1950年到1952年的禁烟禁毒运动,基本肃清了祸害中国人民100多年的鸦片烟毒,创造了世界烟毒治理的奇迹。

——摘编自冯冰《新中国初期中共对烟毒问题的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这一时期禁烟运动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禁烟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影响。
2022-03-09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未曾中断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

——摘编白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四千年中中国人发展起一个独特的自治社会。这一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这一自给自足、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从属的社会,从1514年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陆续来到中国,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

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这迫使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白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对传统文明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变化的背景。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阶段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西方思想及典型事件,并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8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头,丞一人,司马、侯千人个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据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意义。
10 .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拥有崇高的国际地位,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材料一 唐朝时,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地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商人也不绝于途。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胪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缘边之地设互市监、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长安的大学里有数量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按照唐朝模式改造本国社会,日本“大化革新”就是由回国留学生策划的。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出玉门关西行,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海上交通,从广州出发,过马六甲海峡可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和印度进而到达波斯湾沿岸各国。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总的图像就是一个专横腐朽的统治阶级治理着一个沉沦堕落的民族……只有三种合理的办法,要么从地球上消灭这个民族,要么以最轻蔑的态度对待它,要么改造它。这三种办法大体上是在中国的三类外国人的主张,这三类人依次是外商、在华外交官与传教士。

——摘编自杰罗姆·陈《中国与西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国际交流所呈现的特点,并说明上述国际交流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杰罗姆·陈对近代中国的认识。
2019-04-1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