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的是
A.虎门销烟池遗址B.电影《林则徐》
C.虎门销烟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D.[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2015年)
2 . 晚清诗人赵函在《哀金陵》中写道:“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爆发B.《南京条约》签订
C.联军攻占北京D.太平天国发生内讧
2020-12-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很多国人都认为清朝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避免英吉利强盗的来袭,但是当我们翻开史料一   看,就会发现整个过程中双方的战意其实都不高,战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摘编自《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   洪秀全写了许多文章,如《幼学诗》《天父诗》等,在书中有如下一些言论:“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们要遵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各王驾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据《太平天国印书》

材料三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据《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太平天国宣扬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
4 . “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上述马克思对鸦片战争的评论旨在说明
A.落后造成挨打,悲剧结局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懈可击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材料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
6 .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2018-01-24更新 | 442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边签,主权遭沦丧。列强不要脸,通商占奋港。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来自网络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来自网络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三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某运动揭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
2017-10-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
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
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翻阅清末到现在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之后,蓝诗玲发现,从1920年代开始,中国教科书当中对鸦片战争的提法出现了变化。在那之前,鸦片战争只是清政府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和新疆平叛、太平天国内乱等量齐观,而中国人谈论鸦片战争会带有更多的自我批评的色彩;在那之后,情况大不一样,鸦片战争一跃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时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亦被统统归咎于帝国主义。
——摘自蓝诗玲《鸦片战争——毒品、梦想和中国之形成》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中国教科书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请说明原因。
(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