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姚莹考察西藏,编撰了《康輶纪行》,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张穆撰写的《蒙古游牧记》研究了蒙古各部的地理位置及前代在这一地区的设施,认为中国北部与沙俄接壤,应该有专门著作加以考究。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增强士人的务实爱国意识B.促使清廷推行洋务新政
C.使忧患意识成为时代潮流D.打破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道光二十六年,英使德庇时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耆英即以此要求“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德庇时又以前往天津为要挟之计,耆英认为“惟有坚守条约,持以镇静”。道光接报后,也降逾说:“通商一事,更有原立成约,自应永远遵守。”这表明清廷(     
A.深诸近代的国际外交规则B.以条约阻禁列强特权扩大
C.深受近代契约精神的影响D.固守华夷观维护国家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在一份报告中写到:“即使迫使中国同意英国货可以不交纳任何捐税进入各省内地,也不会造成中国人的消费量有所增加的……后果。”这一结论的得出是由于当时中国(     
A.手工生产的质优价廉B.民族工业的有力竞争
C.传统经济的顽强存在D.民众的爱国排外情绪
4 . 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一些知识分子往往把近代中国的“变局”与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的局面相提并论,中国已不再是天下的中心,而是世界上众多国家之一。这体现出,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     
A.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动摇B.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了削弱
C.传统大一统观念遭遇挑战D.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增强
5 . 1830—1856年,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银荒”危机出现,银钱比价在超过1000文/两的基础上持续快速上涨,为此江西巡抚吴文镕上《设法贵钱贱银疏》曰:“用银之款,可代以用钱,财用因以少裕。”这段材料可用来证明(     
A.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西方侵略激化中国银钱矛盾
C.政府试图建立近代货币体系D.重农抑商政策事实上已破产
6 . 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加剧,帝国主义的原料掠夺贸易促使中国农产品商品化,与此同时,围绕着大宗农副产品出口的增长,相关民族加工工艺同步获得发展。这表明(     
A.农副产品贸易处于顺差状态B.列强经济侵略具有双重性
C.国内经济作物得以长足发展D.民族工业产生条件已具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曾于1729年和1799年颁布法令,禁止鸦片进口,但由于这一贸易非常有利可图,以致中国官员接受贿赂,允许走私。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鸦片战争。这说明(     
A.商品输出引发鸦片战争B.法制建设防止发生战争
C.政府腐败导致外敌入侵D.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外流
2022-07-27更新 | 560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三模(主城区)历史试题
8 . 中国最早西式饭馆出现在鸦片战争前的广州,上海开埠,日益繁荣,欧美各国洋人纷纷到上海,西式餐饮业重心移到上海。这说明上海(     
A.西餐开始兴起B.经济超过广州
C.民族工业兴起D.已变为殖民地
9 .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窗口。鸦片战争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844年的87.4%到1855年降至21.8%;而上海则由1844年的12.6%到1855年升至78.2%。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上海的区位更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C.中国主动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
10 . 1844年,在中美《望厦条约》谈判时,美方提出美国船只进口停泊,“请中国统辖护理,倘遇别国凌害,仍请中国代为报复”。而清朝谈判代表耆英却要求修改为“合众国贸易船只进中国五港口湾泊,仍归各领事等官督同船主人等经营,中国无从统辖。倘遇有外洋别国凌害合众国贸易人民,中国不能代为报复”。这反映了(     
A.耆英坚决捍卫国家主权B.美国未能获取侵略权益
C.清廷缺乏外交主权意识D.中国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2022-07-06更新 | 118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