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公共租界系“国中之国”,其权力机构是纳税人会议和工部局,孙中山称之为“自治模范”。一些有识之士“仿租界之式”创办自己的现代市政。材料表明
A.公共租界在我国自古有之
B.租界是我国地市一级的行政组织
C.租界成为近代上海市政管理现代化的标杆形象
D.租界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和市政现代化历史写照
3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021-07-24更新 | 742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龙泉中学等五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4 . 论及近代列强强加给清政府的某一不平等条款,有学者评述说:“这个条款也让外国人能在中国经商时,只受该国通常较宽大的民法与商法规范,使他们与中国贸易伙伴往来时有明显的优势。”该学者评述的“这个条款”是
A.协定关税权B.居住及租地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2021-06-07更新 | 555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失去了独立与平等地位。但同时,中国的近代史也是一部社会转型的历史。在中国人遭受殖民侵略的同时,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也不断传入,在寻求解放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双面性的,如何正确看待它,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中国的近代化”为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自拟论点加以阐述。(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6 . 下图为1844~1856年广州、上海与英国贸易变化情况对比。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进出口总值
A.清朝政府主动对外开放B.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
C.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英国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7 . “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和保险理赔大权掌握在外商公证行”从这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
A.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B.天津进出口贸易量不大
C.天津对外贸易发达D.海关大权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2021-06-0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
A.导致反帝爱国运动空前高涨B.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动摇了满清政府的统治基础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9 . 蒋廷黻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两次鸦片战争时存在于中国士大夫中的一种现象: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不反对协定关税,不反对租界;他们反对的是五口通商和香港割让,反对长江通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现象表明
A.士大夫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士大夫有强烈的主权意识
C.士大夫不反对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D.士大夫的国家观念落后
10 . 在论及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关税问题时,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的规定是:“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案例缴纳”。后清方签订者耆英认为《南京条约》中诸多内容需再行商议,并向英承诺保证“所有税饷一切事宜,俟十月(即公历11月)到粤后,再行妥议。”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极其缺乏近代主权意识
B.协定关税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
C.清政府迈出了主动开放的步伐
D.中国在中英贸易中由逆差转向顺差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