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四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五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克服专制王权”又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2 . 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试评价这一观点。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摘编自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试举两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
(4)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2019-01-28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5月4日 《每日一题》 三轮复习-周末培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变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夏尔尼候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夏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个藩属的贡使看待他行跪拜礼。马夏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辨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皙。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同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山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
2018-09-07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7-18高一上·重庆沙坪坝·期中
名校

4 . “19世纪中期的近代中国”主题学习探究。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历史阶段特征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1)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

探究二开埠通商

(2)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近代中国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结果?对比两图,分析指出通商口岸的空间分布变化。

探究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论证说明。

2017-12-22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一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基础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