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失去了独立与平等地位。但同时,中国的近代史也是一部社会转型的历史。在中国人遭受殖民侵略的同时,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也不断传入,在寻求解放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双面性的,如何正确看待它,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中国的近代化”为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自拟论点加以阐述。(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需要回答一个基础性问题:何为中国近代史?换言之,中国近代史起于何时、终于何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近代史指的是从1840年至1919年的历史,1919年以后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现代史。这样的划分是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作为主要标志,不能说没有道理……如今,把1840年至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已成为学界共识。中国近代史时限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反映了人们对“近代”认识的深化。

——摘编自王建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创新发展》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

时间大事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新思想的萌发
19时期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兴起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列强瓜分中国、戊戌变法
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1912年到1919年中华民国建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国民大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
20世纪40年代中共七大、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共和之声震撼中华


上表为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件

17-18世纪
清朝处于鼎盛时期;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19世纪中后期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1949年
清政府时期:签订《辛丑条约》,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政府时期:签订“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社会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8年以来
实施改革开放,陆续开放一些沿海城市;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据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代前期的196年中,海禁不过39年,其余157年的海外贸易基本上是开放的。……规定海外贸易在些时最大的港口广州进行,本身就是一种开放,而在南洋地区的欧洲殖民地国家,中国商人均不受“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的限制。

——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5年第4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打“闭夫锁国”政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清朝“鸦片战争前”的对外政策,你认同材料一、二的哪一观点?请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仅列出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0-1961年间我国每户人口平均数的变化概况每户人口平均数(人)

——改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请解读上图中的信息,在a、b、c、d四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指出该时段每户人口平均数变化的态势并从多角度阐释变化的原因。(要求:选取的时段明确,变化的态势准确,从多个角度且结合史实阐释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