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奏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阅读两份奏折,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元年(1821年),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

今咪利坚国夷人,佛兰西吐爹喇咖啡了,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佛兰西吐爹喇咖啡了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

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

材料二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2 . 有学者认为,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被迫开埠通商、废除行商制度、与英国协定关税、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英国因此实现了19世纪前期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学者意在说明
A.列强侵华有其历史必然性B.鸦片战争是中外因素共振的结果
C.清王朝腐败导致中国战败D.输出资本是英国侵华的根本动力
2021-11-23更新 | 7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44年底,重庆实验地方法院公开审理美国人麦克米兰因驾驶车辆误伤人命案,判决过失杀人罪名成立。该案经过两次上诉,此事最终以麦克米兰无罪收场。1945年重庆实验地方法理的3宗涉美案件分别以管辖错误、撤回及上诉结案。以上现象
A.背景为中美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B.适用《望厦条约》的领事裁判权
C.反映出国民政府完善了法律体系D.说明中国摆脱了外交屈辱地位
2021-06-09更新 | 911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四)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确理解是
A.国家的一半是殖民地,另一半是封建社会
B.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C.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专制因素又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
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B.农民战争不断爆发
C.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各国不由我分说,硬要瓜分我了……与其不知不觉地被他瓜分了,不如杀他几个……我所最亲爱的同胞……向前去……杀我累世的国仇,杀我新来的大敌,杀我媚外的汉奸。

——陈天华《警世钟》

材料三   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根据材料二推断作者发出此呐喊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3)列举1937年到1938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
2021-01-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开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8 . 在卷帙浩繁的近代国际法中,林则徐选择了三个主题组织翻译:(1)   国际贸易规则中的 “例禁”与“违禁”;(2) 外国商人的法律地位;(3) 战争的发动及其决定权。据此推知,林则徐的主要意图是
A.扩大对西方各国的贸易B.深入了解西方法律体系
C.论证海禁政策的合法性D.适应反侵略斗争的需要
9 . 中国近代前期,伴随着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失败,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十一口(营口、烟台、台南、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甲午战争失败后开放四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走势是
A.从西部逐渐到东部B.从北方逐渐到南方
C.从内地逐渐到沿海D.从沿海逐渐到内地
10 . 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

上述两种观点
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
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2020-07-11更新 | 1595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