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
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
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2 . 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在“剿夷”与“抚夷”的问题上曾摇摆不定。如果说(清政府)对外的“抚”字在鸦片战争初起时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让步,而到19世纪末几乎已成“降”的同义词。“抚”字含义的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博弈
B.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深重
C.清政府国际地位的下降
D.不平等条约的发展延伸
3 .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
C.通商口岸开辟有限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
2018-10-01更新 | 298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二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
时间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
1859年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
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
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
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5 .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018-06-09更新 | 10026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20年秋季新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山东卷)
6 . 近代某次侵华战争期间,中外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口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等。判断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7-18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7 .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近代的一场战争时说:“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该战争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西方列强加快对华资本输出的步伐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18-05-01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天津条约》以法律的形式把公使驻京确定下来。但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就想修改条约。1859年2月25日的上谕中说道:“……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来换取取消该条款。材料说明
A.咸丰帝没有条约意识和契约精神
B.咸丰帝力图维护国家主权
C.咸丰帝的想法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国家主权
D.咸丰帝对时局的理性应对
9 .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8-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