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通商善后条约》提到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从此为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提供了所谓的“合法”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海关长期被洋人把持。这一现象(     
A.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的特点B.增加了清朝政府的赋税收入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开启了中国关税管理近代化
2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99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1862年,英国公使照会清政:“两国始终不和之缘,总由各省督抚于外国交涉事件,并无尽心守约之理”“各大吏向不存秉公尽约之意,转以条约准行之处,多方推卸,设法阻挠”,要求皇帝明降谕旨“敢有相违者,立予重处”。这表明
A.清政府官员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B.地方官致力于摆脱列强条约束缚
C.英国意图进一步落实在华特权D.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4 . 晚清大臣何桂清在《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订立后,又向咸丰皇帝明确提出,“驭夷之术,不外待之以礼、示之以信二者”。“将天津所定条约与上海所订善后章程,通行经办通商各衙门,一体知照。”并且得到了咸丰的谕准。材料说明清政府
A.内部存在着重视条约倾向B.严格要求外国侵略者守约
C.外交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D.制造些摩擦摆脱条约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4年8月,英、美公使乘兵船北上,要求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提出修约要求。清政府派官员到大沽口外拦阻,并认为“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清政府这一做法
A.反映了部分官员民族意识觉醒
B.实际上是否认了《南京条约》
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
D.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
6 .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282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一中高三10月段测历史试卷
7 . 租界见闻
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
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问题:
(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
(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
2019-01-30更新 | 605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八周历史周末试题
8 .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19-01-30更新 | 1817次组卷 | 5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8-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不少吏书记载了海事活动。《晋书扶南传》记载,孙权于赤鸟午间派遣康泰、朱应出使扶南(夸柬埔寨、老挝南部、越南南部、泰国东南郝一带)。贾耽《海内华夷图》记述唐代著名航线“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直通波斯湾,全长14000千米,是举世无双的国际航线。扬州、明州、采州、广州等对外贸易大港亦应运而生。当时,广州港可以停泊上千艘大小海船,“番坊”聚集12万外国商人、水手和家属,于是在此设置市舶使专门管理,按规征收关税,接待保护外国商人等。一直到元朝为止,中国政府对海外贸易大都持着开放和鼓励的态度。

——摘编自刘兴诗《中国古代海事活动与海权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洋事业发展的表现及其作用。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清朝部分大臣认识到“今我国通商各口无论长江内河、苏杭二州,皆任洋商轮船往来,是船业之利几尽为彼族所夺矣”。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挽回江海已失航利。”鉴于轮招招商局的发展势头,为收回更多的航海权益,清政府解除了航运业的禁令,由此又带动了一批民营轮船商行的兴起。中法战争后,光绪帝发布上谕:“上年法人寻衅,叠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应援,何至处处牵制。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由以大治水师为主。”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街九,统一海军指挥权。1889年,海军衙门要求沿海各省一律创设水师学堂。

——摘编自谢茜《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海洋战略的演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我国海洋事业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