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时间,中外记录存在差异。关于1860年10月6日晚园明园的各方回忆如下表:
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当晚正在北京城内办理亭务,“遥见西北火光冲天”,不胜惊骇。遂认为园内殿座数处,已于6日晚遭火烧。
学者李慈铭(居住北京城内)当日日记中记载“夷人烧圆明园,夜光达日烛天”。
法军将领蒙托邦晚上七点左右行军至圆明因,为防止清军埋伏,命令在圆明园前院宿营,没有深入圆明园。
英军将领格兰特英军步兵向圆明因行军途中迷路,夜宿喇嘛庙,彻夜燃起篝火,并向附近土堆发射炮弹,以便于与联军取得联系。

据此可知关于圆明园事件的记载。
A.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B.中外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
C.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D.确定历史细节仍需挖掘相关史料
2 . 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遂责其违约”。李鸿章这一认识
A.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
B.争取到了对外交往的平等
C.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
D.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3 . 186O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利益,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美国
A.国力强大不屑于炫耀武力
B.与英国侵华存在本质差别
C.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
D.因内战正酣无力派兵远征
4 . 天津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_______条约规定开天津为商埠。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2019-03-0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5 . 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约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己国律例核办。”这一约定
A.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条件
B.说明清政府已深谙近代外交
C.促进中日逐步走向联合
D.表明双方未意识到司法主权
6 .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指英法联军)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中国被迫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 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19-01-30更新 | 1487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试题
8 .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2824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01-30更新 | 1743次组卷 | 38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019-01-30更新 | 2296次组卷 | 6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