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沉沦与抗争。材料如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①②两处的侵华战争名称,并分别指出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中体现出的进步趋势。
2 . 从道光后期开始,长江流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贸易路线由传统的“京广大水道”构成的南北纵向路线,转向以上海为中心、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西横向路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外来经济势力的渗透C.交通工具的进步D.京津地区社会动荡
3 .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习惯将中国称为“天朝”“天朝上国”,把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潘国”“蛮夷”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往往以“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称西方国家,以“列强”指称英、法、美、德、日等国家的现象增多。这一变化表明(        )
A.民众对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日益全面
B.清朝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
C.国人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趋于客观
D.国人对外国的态度由狂妄自大变成崇洋媚外
4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反映出晚清政府
A.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B.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C.已最终沦为“洋人的朝廷”
D.逐步抛弃“天朝上国”的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现象 (  )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
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表明中英之间正当贸易成效显著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6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
A.彻底否定了原有的各级官僚体系B.是殖民主义冲击的结果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必然结果D.制约了清朝中央机构的近代化
2019-08-12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规定册例不得多于各国,一切规费全行革除。如有海关胥役需索,中国照例治罪。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中美望厦条约》

材料二   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漠视条约,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攫取到的在华特权,并简析其对我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9 . 184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1866年清政府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沿岸及东南沿海各通商口岸。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清朝中央外交机构近代化
D.清政府重视东南赋税收入
2019-06-13更新 | 166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晚清外交逐步与国际接轨
B.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
C.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D.清政府试图曲线维护国家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