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2019-06-08更新 | 8876次组卷 | 57卷引用:甘肃省徽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用全球9%的耕地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

——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三五”期间中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及意义。
2022-03-30更新 | 498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全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薄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

——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一兼谈西欧商人资本》

材料二   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1933年仅上海30人以上的工厂已达3485家,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36%,资本总值为19087万元,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忡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2020-01-21更新 | 657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大炮打开国门,丧失了大量主权。


(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2)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什么?战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来广州进行贸易的国家数以百计,常年在广州居住的外国人有10多万;当时的广州通海夷道”全程14000多公里,经过30多个国家,航线一直延伸到红海,可以说,广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通过“广州通海夷道”,外国使节、商人、学者、留学生、僧侣纷至沓来。为了招徠外商,发展外贸,增加经济收入,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机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在外国人聚居的“蕃坊”设蕃长一人,由外国人担任,管理蕃坊外国人的事务,招邀外商来华互市,发展外贸。古代广州的对外贸易,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作用。它有着“千年通有无,万里扬中华”的光辉记录。

——据陈柏坚《略论古代广州外贸的对外开放》等整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夕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对外贸易争论,主要围绕是否应该开放对外易的问题而展开。《南京条约》等签订后,讨论这个问题对清政府似乎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但是,被迫开放的消极情结会左右清政府的外贸政策,影响到政府和商民在外贸实践中的效。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崇俭黜奢,土地的原生物加上盐、铁等即可保证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而对满足最基本的生产生活之外的大部分物品的消费皆被视作奢侈而遭贬斥。欧美输入的工业制成品恰好属于如此定义的奢侈品之列。这样,交换“奇技淫巧”的洋货的外贸势必与传统观念相冲突。

——摘编自袁明照、郭丙合《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贸易的态度,并说明其成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帝: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筹办夷务始末》)……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材料二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18415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材料三   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中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阶层和普通人民的反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中这些知识分子的共同诉求是什么?
2022-08-15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19-05-04更新 | 439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上海的两次“开放”近代以来,上海先后经历了两次“开放”,城市地位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

材料一   开埠后不久,时人观察到:“(上海)适介南北之中,最为冲要,故贸易兴旺,非他处所能埒(等同)。”“民生日盛,生计日繁,金山银穴,区区草县,名震天下。”五十年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平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1850年,上海的出口商品中,蚕丝占51%,茶叶占46%;1860年,蚕丝占66%,茶叶占28%。1892年,英国驻沪领事指出:在中国向外开放后的许多年来,对外国出口的商品几乎只有丝茶两种。

——引自周武《边缘缔造中心:历史视域中的上海与江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转变为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但因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长期形成的对外贸易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70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说:“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必须“实行开放政策”。上海由此迎来了又一次开放的大潮。

年份上海开放大事记
1978上海开辟至澳大利亚远洋运输航线,打破了我国集装箱运输零的记录。
1980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
1990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001中央提出把上海建成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006上海港成为世界最大的货运港口。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成为展示中国发展巨变和深化国际合作的平台。
2013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
2018上海推出“扩大开放100条”;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开埠给上海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上海第二次开放的背景和成果。
(3)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上海两次的“开放”?
2021-08-13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