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年,乾隆皇帝尚可将要求通商的马嘎尔尼送出国,但半个世纪后拥有蒸汽机的西方厂商们则成为天朝无法拒之门外的不速之客。

——摘编自《透过一战看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打开中国大门的是哪次战争?指出这次战争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先进中国人在“救国方案”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思之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宫民通行之物,以则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以自强求高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翻译、出版科技、学堂、留学生为内容的近代文化事业都是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有益结果。这些东西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虽然力量有限,但终打开了缺口,促进了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券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

——八国联军统师瓦德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洋务运动的史实,对材料三中“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进行历史解释
(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2022-05-1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25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二 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材料三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2-02-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摘编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近代中国前期(1840-1910年之间)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不少于5件),归纳所体现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2022-01-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看图释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轰轰烈烈。时人和后人对其褒贬不一。

(1)看一看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哪些因素相关?
(2)想一想依据材料,你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联军从华北撤退时,英国获准开始在长江的镇江到汉口一段进行贸易,而无须根据条约的规定,要等到平定叛乱以后才能进行贸易。而清廷的想法正如恭亲王所说,英国人“不但不虑其为害,转可以为我所用”。此后,英国对太平军朝廷的干涉应当被视为卜鲁斯为稳定中英关系而做的全面努力的一部分。当考察太平军失败的原因时,我们立刻会遇到的困难是,不能完全用纯军事方面的理由来解释。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义和团和清军在中国北部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国是想通过刘坤一(南京的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刘坤一、张之洞向英国政府保证,将“不惜代价,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英国在长江流域的一切权益。继英国之后,美、德、法等帝国主义也参与策划“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分子认识到要瓜分“地土广阔、民气坚劲”“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中国是不易实现的。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不同原因,并说明从这两次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出现以反对外国宗教侵略为核心的反侵略的群众组织一义和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30日,山东巡抚张汝梅在奏折中说道:“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日义和。”练拳是为“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吸引群众参加,并迅速形成一支反帝爱国的洪流。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义和团首先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了各地义和团的认同,从此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关伟《19世纪末20世纪初奕助外交活动真相》

材料二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815日)凌晨,侵略军由东便门、东直门、朝阳门、安定门、广渠门等处相继攻破北京城,扑入使馆区,并有一部由前门入内城。几乎同时,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皇后、大阿哥及少数王公大臣,由神武门出西直门,仓皇奔逃。在经历了失陷最初几天完全失控的屠戮、焚烧、抢劫和奸淫之后,侵略军在当地建立起殖民统治秩序,对北京皇城、内城和外城各街区实行分片接管。

——摘编自戴海斌《“无主之国”:庚子北京城陷后的失序与重建一以京官动向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运动发生的背景及性质。
(2)指出材料二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发动者的目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它在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面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时制定的:前者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

——摘编自于凤梅《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

材料二   189810月在直隶、山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闰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189910月,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旗帜。直到1900年9月,义和团普遍的旗号是“扶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兴清灭洋”“顺清灭洋”等。

——摘编自陈月清《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态度的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三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富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1)据材料一,指出条约中的内容并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侵略军”主要指哪国军队?并根据材料提炼其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
2020-12-2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前期,宗教仪式中的礼拜祷告等活动都是日常化的,而且要求十分严格,如在做礼拜时,从前一天开始且其“城市各馆,极力铺陈”。到太平天国后期就大不相同了,常熟县某汤姓地主在日记中记载了一钱姓太平军高官敬佛崇道的事情,佛道本是上帝极力破除的偶像之一。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在很多时候不再强调宗教的力量,而是通过华夷之辨、 满汉之仇来激发人们对清政府的仇恨,其他实力割据者在壮大自己时也都没有再从宗教的角度去努力。

——摘编自王蒙《多元的上帝观:太平天国宗教文化研究》

材料二   帝国主义者没那么好心,在国内现代化已经完成差不多之后,又义务帮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到中国是来殖民、占领、掠夺、剥削的,最终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严重威胁,这种威胁到1900年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中国传统的农耕宗法社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有无法维持下去的危险;习惯了旧有生产生活方式的中国农民以及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朝贵族,这两个过去的对立阶级,现在却破天荒地团结起来,捍卫自己的吃喝住穿,只是碰巧,他们的努力和爱国这样一个光荣的目标重合了。

——摘编自张濒《对唯物史观中历史进步思想的反思——以义和团运动评价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宗教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作用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