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对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来说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材料二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展开了如下“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甲、乙、丙三位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

①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三位同学发表了如下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当时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丙:其实,在当时中国,民主梦破灭是必然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之形势”、“世界之潮流”分别是什么?孙中山在近代文明方面的“兼收众长,益以创新”,表现在哪里?

(2)如何理解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

(3)试就丙同学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2018-04-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香港回归前夕,一般市民对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还是有一点担心。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人的信心。即使是英美政府,对中国的表现也表示了满意,他们只能挑剔一下香港的选举制度尚不算十分民主。本来香港市民对解放军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怀有戒心的,但驻港部队解放军严格的纪律改变了港人的印象。

——佚名《香港回归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王朝政治中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的“不干预”政策指的是中国政府和平统一祖国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017-12-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